第12章 人生如梦的由来(1 / 2)

 人生如梦这句话也是出自《庄子》一书,出自《庄子》内篇第二篇《齐物论》里面。

道家是最早研究心理世界的,研究梦的。

庄子认为:梦也好,现实生活也罢,都是我们的大脑意识活动的结果。

梦里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我们的大脑想出来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一样先想好了怎么做、怎么说,而后!我们就怎么做、怎么说了。

所以说!梦与现实是一样的,都是大脑意识、思维的结果,都是由大脑先想象出来怎么做、怎么说,而后就去怎么做、怎么说。

所以说!人生就是一场大梦!

人生如梦就是这么来的!

在《齐物论》里面,说人生如梦是有前因后果的,不是专门说人生如梦的。

说人生如梦之前,是一个叫瞿鹊子的人问另外一个叫长梧子的人,由此开始。

大概的意思是:

瞿鹊子从孔丘的学生那里听到有人在谈论道家,谈论道家所说的至人、神人、圣人等之类的话题。说孔丘听了之后说这是瞎扯。而瞿鹊子说,他觉得说的很好。

长梧子并没有表扬瞿鹊子,反而还说了瞿鹊子一顿。

说:这些话就算黄帝听了也会疑惑不解的,而孔丘他怎么能够理解呢!而且!你也得意得太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联想到报晓的公鸡,好像就有了公鸡似的;见到弹弓便联想到烤熟的斑鸠肉,好像已经获取了斑鸠似的。

其实!那还早着些!还没有达到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呢!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看待人生、世事。所以!如果你站在道的高度上了,那么!你就不会去与人争论是非、对错,也不会去听孔丘与学生之间的谈话等等了。

如果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就没有生死这个概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齐物论》里,也就是在说“人生如梦”、瞿鹊子问长梧子的前面,也就是“方生方死”、“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那一段,庄子就已经讲了生死了。

庄子是从道的角度来讲生死的,而世人讲的生死是从人的角度来讲生死的。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境界也是不同的。一个站在道的高度上,一个是站在人的高度上。

在讲“人生如梦”这里,庄子已经降低标准了,从人的角度来讲生死。

从道的角度讲生死,是要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和境界上看待生死。而从人的角度来讲生死,是让我们去面对现实。

那么?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死呢?站在人的角度上去面对生死呢?

庄子说:我怎么知道人们都贪恋地活着,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没有困惑和苦恼了呢?我又怎么知道人们都害怕死亡,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像走失的孩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不知道回家了呢?

这一段话的原文是: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人都是要死的,我们无法回避。

害怕死亡就像走失的孩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不知道回家了。死亡就是我们的家,人生的归宿。

害怕死亡,难道我们还能不死吗?

而贪恋的活着,难道我们就没有困惑和苦恼了吗?

贪恋的活着,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钱的时候,我们有父母长辈的庇护。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当我们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的时候,当我们没有钱的时候,当我们失去依赖和照顾的时候,我们还会贪恋地活着吗?

死亡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又怎么知道死后就不好呢?

就此!庄子又举出了例子,说有一个叫丽姬的女人,她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因为长得漂亮,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没有杀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以为自己完蛋了;等到她进入晋国王宫,被宠为夫人跟晋侯同睡一床,吃着美味菜肴时,后悔当初那么伤心地哭泣,差点错过了好日子。

一个人害怕死亡,是不是像这个叫丽姬的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