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庄子与《逍遥游》(1 / 2)

 自从容儿与杨青儿死后,庄子一共出了两次远门。第一次,他去了齐国,寻找他与容儿生养的儿子。容儿死后,儿子留给了容儿的养娘和容儿的姐妹们。

他与容儿的儿子与麦儿的女儿同龄小月份,两人相差半年。所以!一直由麦儿带着。后来!容儿的养娘死了,麦儿就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都城,隐居了起来。毕竟!庄不名、戴六儿的仇家太多,一直有人在伺机报复。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已经让麦儿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了,不得不离开。

庄子得知儿子被麦儿带走了,就到齐国去寻找。后来又去了赵国和燕国,还到了北方很远地地方。

庄子的墨家剑法,在赵国留下了名声。后来有了《说剑》这篇文章。那是后来的事,不是这次寻找儿子下落时发生的事。

庄子第二次远行,是因卖儿受杨青儿托梦,卖儿说她要照顾庄子与杨青儿的儿子。他与杨青儿的儿子被天涯无名抱走了,去楚国隐居了起来。

杨朱的仇家太多,要把杨家灭绝的人太多。为了保存杨朱前辈的血脉,天涯无名才带着孩子隐居起来的。

这次庄子去了楚国,后来又去了吴越、南蛮等地,但没有找到天涯无名和儿子。天涯无名可能屏蔽了他的搜索,有意躲避他,为的是对杨青儿的承诺,给杨家留下一个后代,给庄子留下后代。

除了这两次远行外,庄子几乎都在墨家分坛隐居。表面上隐居,其实他仍然通过内视世界向世人传道。宋剔成被弟弟宋康王赶走后,庄子才可以公开传道,这个时期!他也没有公开传道,只是公开写书了。

在宋剔成时期,因为漆园的事,因为道家让宋国强大了,宋剔成出于私心和外界的压力,不许庄子公开讲道。不然!不许庄子留在宋国。其实!他还是害怕庄子来“庄氏取宋”的。

到了宋康王时期,庄子才将他的讲道内容编写成书,刻录在竹简之上,流传开来。

后世流传下来的《庄子》一书,流传最广,流传至今。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庄子写的和弟子们记录下来的,与早期流传的版本不同。

早期的版本文章篇数多、散乱,而后世留传下来的版本只有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现代流传下来的庄子一书中的内篇七篇,都是庄子后世“大能”,也就是懂得庄子之学的人根据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论,编辑整理而成的,并非出自庄子本人之手。就跟《论语》差不多,把孔子的语录编辑整理到一起,取名《论语》。

也就是说!内篇中的《逍遥游》并不是庄子命名或者是庄子写的完整的文章,都是庄子后世大能,根据庄子的文章和理论编辑整理出来的。

读懂庄子内七篇,基本上就不用读后面的外篇和杂篇了。内七篇中的首篇《逍遥游》很重要,讲的是境界。第二篇《齐物论》讲的是理论,也一样重要。其他篇都是讲应用的,为前两篇注释和延伸。

读懂《逍遥游》的前提,是先要懂得什么是道。学习《庄子》,学习道家都必须先懂得什么是道。

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道,包括宇宙星空,一切一切。

道并不是一个神秘地东东,只是不好解释它。

什么是道呢?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道。能够变化的一切物质的东东都是道。道就是变化、进化。它现在是这个东东,经过变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东东。

万物经过变化、进化、演变,经过无数年的变化、进化、演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全新的东东,变得物是人非了。也有些东东,是通过变化立即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东东。比如说:现代科学中的化学反应。

能够变化的东东都可以称之为道!所以!在《庄子》一书中,经常讲到道,讲到变化,还举了许多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