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随俗的重要性(1 / 2)

 “你当时又不在漆园,你怎么知道漆园人没有剥死者的衣服,还把死者埋进自家的菜园里当肥料呢?”饭馆的掌柜问道。

那个肥胖的大厨也帮腔道:“这种可能是有的!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这是公开的秘密。一般在处理战场的时候,都会这样,对待外国死去的士兵,一般都将衣服剥下来,埋在一个大坑里,这叫‘万人坑’。

可以想象,要是把三万死者的衣服都剥下来,可以堆积成小山一样高。一件衣服卖几文钱,也可以卖很多银子的!谁见了不眼馋。所以!漆园人很有可能,真的把死者的衣服都剥了。把死者埋在自家的菜园里肥料,来年在上面种瓜果呢?”

庄子看着两人,不停地摇头。

对于这件事,他心里也没有数。

不过?他相信!就算漆园人当时那样做了,事后一定会遮掩的,不会承认他们那样做了,不会承认他们剥了死者的衣服,并把死者当肥料埋进自家的菜园。

按照道家的理论,这样做的可能性非常大。

道家认为:人和万物都来源于道,死后回归于道。所以!人死后就无需陪葬什么的。

道家是讲生存哲学的,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为了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活着,是我们做人无法避免的选择。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人生的目的。所以!尽量要让自己活到终老。

而社会上的主流思想,还是按照传统观念去安葬死者,而不是按照道家的理论去安葬死者。

所以!道家为了迎合社会大潮,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融入大众,与周围人打成一片,就不会独立特行,就不会按照道家的安葬方式去安葬死者。而是!从众、随俗,选择过周围人一样地生活。

只有过与周围人一样地生活,不特立独行,不另类,与周围人融洽相处,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

所以说!随俗、从众很重要!但是!随俗、从众不等于庸俗。

所以!道家会选择跟周围人一样地安葬礼仪,来安葬死者。

道家始祖老子的经文里面,也提到了安葬方式。说!对待敌对国的死者,要以丧礼而葬之。

其实!那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讲的,从世俗学的角度来讲的。是为了安抚人心,是为了化解国与国之间的界线,是为了平息战争,是为了瓦解军人的军备思想。

安抚人心的目的,是让人们去反对战争。没有了国与国之间的界线了,哪里还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民都不愿意去打仗了,哪里能够打得起来战争。军人都不愿意去打仗了,还有谁愿意去打仗?

这才是道家始祖老子提出“以丧礼葬之”的理论。

而庄子认为的“以丧礼葬之”,是为了证明自己不特立独行。不特立独行是为了融入周围人的生活,与周围人打成一片,不分彼此。

只有我们与周围人一样地生活,我们才能融入到这个社会大群体中。

我们要随俗!入乡随俗!但是!不是庸俗!

什么是庸俗?简单地说,庸俗是把现状、现实,大众的生活方式当真理,以为大家都这样生活这就是人生。其实!这就是庸俗!

看见别人怎样,自己就去模仿,还以为生活就应该这样,这就是庸俗。

比如说:看见别人拍婚纱照,也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去拍婚纱,这就是庸俗;看见别人都穿名牌,也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去买名牌穿,这就是庸俗;看见别人都买几套房产,也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去买,这就是庸俗;看见别人吃洋快餐、进高档会所、玩浪漫,也去模仿,这就是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