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韩国发兵漆园(1 / 2)

 三晋联盟伐宋,对于魏国、韩国和赵国来讲,那真的手到擒来的事,根本不把宋国这个小国家当回事。

不过?对宋国他们是不当回事,可对于齐国、楚国和秦国,他们又不得不防。三晋与这些国家都有过战争,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土地之争。

让三晋这三个国家最不放心的是,假如就在他们联盟起来对宋国发动战争的时候,齐国、楚国和秦国这三个大国要是也组成一个联盟的话,各取所需,攻打三晋的话,麻烦就大了。到时候,宋国不但没有拿下来,自己的国家还被人夺了去。

要是那样地话,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魏国、韩国和赵国三晋之国,还是各自保留着一手,都只抽调一部分兵力,去攻打宋国,捞一点油水就收手。

反正他们认为,宋国的灭亡,那是早晚的事。一年蚕食一点,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宋国就灭国了。

按照惠施的计谋,魏国派大将军庞涓为统帅,亲自攻打宋国。决定速战速决,先把与魏国交界的城池拿下来,连成一片。然后!再见机行事。如果秦国和楚国不对魏国动手的话,再考虑纵深发展。

大将军庞涓得令后,即日起程,奔赴前线。

魏国为了防止秦国与楚国的偷袭,只允许庞涓率领五万人马去伐宋。其余人马,坚守岗位,进入战备状态。

作为兵家,庞涓自然是觉得人马太少了。兵家用兵,多多益善。为了保证顺利完成任务,庞涓只得抽调了最精干地人马,前往宋国。

大军到达魏国与宋国边境后,庞涓并没有下令立即出兵攻伐宋国,也没有进入宋国领地。而是!原地待命,坐看韩国的动静。

在魏国大军还没有来之前,韩队接连攻下了宋国两座小城。后来!又乘胜追击,攻占了另外两座城池。再后来!宋国方面往南方增兵,守住各个险要位置,让韩队无法再长驱直入。韩军无奈,只得停顿下来,等待魏国出兵。

韩国派使者来魏国庞涓的大营,追问是怎么回事?何时出兵?

庞涓客气地将韩国使者接入帐内,小声地告诉使者,说:我已经派人去往宋国都城,打探宋国都城那边的情况和一路之上的布防。准备偷袭宋国都城,活捉宋国君王宋剔成。

宋国只是一个小国!刚刚戴氏取宋不久,根基不稳。只要活捉了宋剔成,拥立新君登基,宋国就将成为我们的附庸国,还要什么战争。

“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你想想?是不是?戴氏取宋,天下人皆知!宋国人民敢怒而不敢言,没有戴氏的法子。我告诉你!我们要是偷袭成功,推翻戴氏,拥立新君,一定会有人响应的……”

在庞涓的一通忽悠下,韩国派来的那个使者,还真的相信了。

韩国的那个使者相信庞涓的军事才能,觉得:要是真的那样地话,庞涓早已派人潜入宋国都城,等到都城那边的消息,一旦都城那边有了动静,他再率五万精兵前往接应,就可以一举灭了宋国。

韩国使者回来后,把这一情况汇报了统帅,又写了一份呈文上报给韩国君王。

韩中统帅听了使者的话后,眉头皱了一下。随即说道:“庞涓迟迟不出兵,不外乎两种可能!一!魏国害怕秦国借机伐魏,收复失地。二!担心楚国与秦国联盟。三!魏国根本就没有打算与我们韩国合作。他们只是想坐山观虎斗,然后来一个渔翁得利!

不管他了!既然与宋国撕破脸打起来了,也就一不做二不休,扫清宋国与韩国、魏国的边境,把这一片收入我韩国的囊中。漆园那么好地一个大粮仓,他庞涓不去夺取,那好!今夜发兵!直取漆园。”

宋国就是这么一个败落的国家,宋国人不敢居住在与别国交界的地方。因为!一旦战争来了,宋国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子民安全。

所以!宋国人一般都居住在距离边境远远地地方。也不敢居住在官道两边,或者军事通道上面。一般都集中居住在城池周边,一旦战争来了,他们不作任何抵抗,直接进入城池中避难。城池失守,他们就成为“丧家之犬”。

韩国兵马如入无人之境,在宋国与韩国、魏国交界的地方横行。一路之上,一个宋国的人影子都没有看见,更别说是宋国的兵马了。

此时宋国的兵马,都驻扎在还没有攻陷的城池那边,和通往城池的要道上。对于边境没有人烟的地方,宋国从来都不过问,何况是战争时期。

也就几日功夫,韩国的十万大军,横扫了宋国西南边境。到了漆园附近,统帅命手下的一员战将,点了两万人马,即刻去抢占漆园这个大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