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岳丈的良苦用心(1 / 2)

 白圭认为,道家也应该像儒家那样,寻求出仕的机会。然后!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推广道家学说。

“孔子一生都在寻求出仕的机会,可是?他出仕了又能有什么作用呢?他并没有推广成功他的儒学。相反!儒学还反而被人利用了。跟周礼一样,成为束缚别人的枷锁。”庄子反驳道。

“不!”白圭反对道:“在孔子一生推广下,还是起到了不小地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我们大周天下,不管在哪个诸侯君王下面,天下子民都还是遵循周礼而行事的,还没有人敢公开违背周礼的……”

庄子打断岳丈大人的话,连连摆手。

“不是不敢违背,而是!”

庄子加重语气道:“违背周礼的人天下子民却没有他们的法子。周礼与周制等等的东东,已经成为权力者的利用工具了。权力者可以违背周礼、周制等等一切,他们说了算。而子民和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只能受周礼、周制等等一切的束缚!权力者违背一切都可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而天下子民违背了就不行,你说?要这个周礼和周制等等地又有什么用?”

白圭辩驳不过庄子,只得说:“最起码!在孔子的一生推广下,儒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开始的时候,儒学思想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只是在学生们之间传播。自从他在鲁国出仕后,影响力就大了。最起码唤醒了天下子民的记忆。

在这之前!在大周鼎盛时期,大家都是遵循周礼的,一直延续了多少年,可以说一直存在于现代人的记忆里。这就是影响力!最起码!在孔子时期,他唤醒了世人的记忆。

其二!他的学生众多,一个个都通过出仕或者其他方法,将儒学传播开来。一传十,十传百,鸡生蛋蛋生鸡,千千万,这就是孔子的功劳。

所以说!单单靠你一个人去传播道学,是很难将道学传遍天下的!

你的师父就是个例子,他传播道学一生,都没有什么建树!他隐居后,好像道学就没有多少人在传播了。你说?他奔波了一生,又有什么用?”

白圭说到这里,还朝着庄子摊了摊双手。

“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他传播道学没有形成规模、气候,没有一个传承延续下去的组织!他只有你一个传承人。而你!现在还是没有名声,没有多少人相信你一个年轻人。而孔子!相传他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学生,都在帮他传播儒学,代代相传。正是因为这样,儒学将来必然会更加强大,会超过墨学和道学……”

庄子没有再与岳丈辩论,他不想辩论,他已经知道岳丈的意思了。那天,赵大成已经向他透露了一些信息。

在这个时候,与岳丈辩论说儒学的弊端已经没有意义了。岳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不是在说儒学或者道学的对错,而是!在说如何去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

其实!师父杨朱对道家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地。可由于道学自身的特点,它并没有墨学与儒学那么张扬。真正懂得道学的人,一般在当今世道中都不愿意出仕。他们“明哲保身”,不想冒着生命去传道,才造成道学默默无闻。其实!道学是真正地天下第一学派。

生存!如何让自己生存下去,生活得更好,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哲学!所以说!道学是天下第一大学说门派。

道学就是生存之学!治心之学!

而他和师父杨朱以及那些护法士,与大多数道学者不同。因为他们的身世不同,他们愿意为道学去献身。

一个有家室的道学者,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然后是保护家人,再然后才是保护身边的人。

而他们这些没有家室,没有后顾之忧的人,又是死过一回或者几回的人,对死更是无所谓了。反正是死,就当自己死了。完全抱着这种想法,才去公开传播道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