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全家要去的是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大熊猫保护基地,同样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地址比较偏僻,处在1900米的高原上,四周是一片原始风光。
当时在80年代初,由于竹子大面积的开花,大熊猫遭遇到了生存危机。全世界顿时轰动,连外国小盆友都哭喊着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这待遇连非洲难民都远远不如。此种萌物实在是太让人心疼了。因此就建设了这家繁育研究中心。
其实真说起来,大熊猫古名称叫貔貅,这个传说中的神兽,什么都能吃的啊?少了区区那些竹子,无非就是换个口味罢了。真没那么严重。从事后的野外观察和研究,它们很悠哉的就渡过了这场“灾荒时节”。反正是你们两脚直立猿吃饱了撑的,瞎起劲罢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就不怎么对外介绍了。由于当时对外的友好交流,中国向许多国家赠送了大熊猫,总不能到时候临时抓吧?大熊猫又没有手机,根本无法定位啊?因此就抓了一些,集中在一起保护性饲养。等到要送出国的时候,就直接从这里转运。
需要指出的是,动物保护的观念是不断前进的。当年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集中饲养,会导致很严重的野性退化问题,并且还带来了种种例如繁殖等难点,因此现在已经被淘汰,并且在动物学界得到公认——这并不是在保护动物,而是人为的形成了伤害。
然而这就需要看年代。当年是真的不懂。等懂了以后,就根本无法把那些大熊猫放归野外。直到现在,这一批的大熊猫以及它们的后代,放归野外依然是个很难的课题。
应该说,这就是好心办了坏事。但做事应该论迹不论心,这些研究人员真的是想保护大熊猫,并且付出了全部的爱心。如果无端的指责,那就有点吹毛求疵了。
并不像是现在,大熊猫是动物界里的皇族,身份高贵的很。送到国外只能出租,每年的租金都需要几百万美元。因此繁育中心根本就不会缺钱。而此时的大熊猫都是赠送的,因此繁育中心条件就比较艰苦,待遇也相对比较差。
在这个年代,这家繁育中心并不对外开放,连领导都不怎么接待,只接待有外事任务的重要外宾。当然,去的人几乎没有。路途遥远,人迹罕见,不像现在已经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连吃苦夏令营都不会选择这种地方。
幸好这些都难不倒荆建。作为混迹在京大华清的一员,通过科研人员群体,很方便的就能寻找到关系。带着一群孩子来玩玩?这都是些小问题。尤其是荆建还是博士,虽说专业上风马牛不相及,但起码都是同一个群体,还是相当容易接受的。
至于远足需要的准备工作?车辆当地的公司就能解决。安保后勤那就更容易了,无非就是花钱罢了。不过在那种地方,有时候钱倒也不一定能起到作用。不是还有秦姿吧?她那几个兄弟,盼盼的那几个舅舅,这总该起到本地人作用了吧?
……
秋高气爽的时节,荆建、秦姿、曹海燕和几个孩子都来到了卧大熊猫繁育基地。赵霞实在是脱不开身,在家中领着最小的孩子。而其他人全都是兴致勃勃,因为这种卖萌的动物实在是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