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贼势嚣嚣(2 / 2)

何腾蛟大喜:“那还不快快退敌,剿灭贼人?”</p>

不料刘世昌面露苦涩道:“需要通禀兵宪,标下营中人马此时并不在这徐州城中,早已被史督臣调走防守漕运粮道去了。”</p>

闻言是史可法调走了刘世昌部人马,何腾蛟也不敢说什么,他不甘追问道:“那现今城内还有多少兵?”</p>

徐州守备卓圣上前禀道:“回兵宪,徐州城内只有标下的城守营一千五百人,加上李指挥使在城内的军户青壮,合计有三千余人。”</p>

“三千人……”何腾蛟脸色难看,这三千人估计有近半不能出城野战,守城都稍显不足,何谈击溃城外的十余万土寇。</p>

这大明各地尽皆是剿杀不完的反贼流民,不知不觉中,明廷的官军实力已渐渐落入下风。城楼上气氛陷入一片沉闷。</p>

这时,文官内闪出一青袍官,此人面容清瘦,颌下可见白须,看着样子已是年过半百,按照他这么大的年纪,还穿着青袍,想是仕途走到头了。</p>

何腾蛟看到青袍官站出,他收起脸上阴沉,温言问道:“是玄房啊!你有何话说?”</p>

这青袍官名叫凌玄房,年少时参加了五次乡试都没中举人,最后才落得个乡试副榜贡生出身,他刚刚从上海县丞的位置上升任到徐州通判。而凌玄房这个名字倒过来却很有意思,念做“房玄龄”,许是他存着仰慕房玄龄的意思。</p>

凌玄房从基层调拨过来,加上他年纪稍长,历练为官经验丰富,心中倒颇有计谋,他上前谏言道:“禀兵宪,漕运事关我朝经济命脉,就算是漕道被堵一天,那也损失甚巨,眼下徐淮境皆是流寇,必须严加防守,依下官看来,史督臣是不可调集援兵解救我徐州城了。”</p>

接着他继续道:“要将解徐州城之围,只有一法。”</p>

“何法?”何腾蛟急声问道,不但是他,周边文武官员都希冀看向凌玄房。</p>

凌玄房笃定回答道:“那便是等,等机会,耗时间。”</p>

徐州知州似有所悟,他说道:“凌通判的意思就在城内耗着土寇?”</p>

凌玄房答道:“正解,城外土寇十余万,这么多人他们一日耗费粮食就甚巨,而他们的盘踞之地在箫县,粮草根本运输不了多少。只要我们坚守徐州城不出,城外土十余万土寇必然会因为粮草不支而自行溃败,到时就是官兵大举反击,剿灭土寇的机会。”</p>

“妙哉!”何腾蛟听罢击掌赞叹,凌玄房一番让他彻底放下心来,城外土寇看着势大,实则一盘散沙,毫无根基,成不了气候,方才他实在是杞人忧天了。</p>

楼上文武官员也都喜笑颜开,而献策的徐州通判凌玄房却是满面愁苦,他对众人叹声警醒道:“诸位大人莫高兴太早了,城外的土寇若是粮草不继,必定会四处打粮,祸害乡民,而我们徐州城官兵不出,徐州重镇外的各地县城、村落、千户所、屯田所必会被土寇所攻掠,不知有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了。”</p>

岂料凌玄房的话在场大多官员都没有听进去,只是沉浸在他们能在徐州城内,身家性命都能保住的兴奋中。有的官员听到,也是不屑摇了摇头,凡事有舍有得,徐州城和周边百姓的死活孰轻孰重,是个人都能看清。</p>

望着城外远处肉眼可见的土寇联营,还能看到营外不时有大股的流寇步卒或者马贼四处,密密麻麻有若蝗虫,似要吞噬一切,凌玄房哀声叹道:“可怜我徐淮境内百姓们何辜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