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站在后面的秋月道长望着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气愤,那本该是属于他的位置,养了一年的白鹅,现在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希望这小子能够履行承诺。
陈逸距离王羲之最近,在其提笔开始书写的瞬间,他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平和之气,从王羲之的身上散发了出来,这是长久书写而渐渐形成的气息,功力不到者,绝无法散发出来。
就像是有的人,站在那里不动,便可以吓退千军万马一样,而有的人,就算给他一把大砍刀,那也吓不住任何的人。
王羲之提着笔,在这黄绢右边第一行,写下了三个字,黄庭经,所用的自然是小楷书体。
在众人眼中,仅仅这三个字,就看出王羲之的水平如何,三个字迹之中,充满了一种平和简静之意,仿佛能够直入人的心灵深处。
陈逸认真的看着王羲之的书写,不仅仅观看字迹,最为重要是感悟其笔法和气息。
通过临摹术,他感悟到的东西虽然很多,但是绝不如现场观看王羲之的书写,来得更加强烈。
不仅仅是字迹,王羲之的动作,都能给人一种平和之意,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那种让人平和的气息。
除了平和之外,还有着一种飘逸萧散,这正是王羲之的本性,不愿身在官场中,只缘身在大好河山的风光之中。
而旁边的众人,都是屏住了呼吸,眼睛不眨一下的观看着王羲之的书写,能够见到东晋最具名气的书法名家亲自书写,这可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在王羲之身后的秋月道长,感受到了王羲之在书写时,所散发出来的平和之气,面上不由露出了一抹赞叹,王氏一族,信奉道教,黄老学说,从王羲之身上所散发的气息来看,其对于道法的理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转过头看了看陈逸,却发现这个年轻人面上也是带着一种平和之意,认真的观看着王羲之的书写,他面上不由露出了一股羡慕之色,这年轻人恐怕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悟通了什么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羲之运笔如神,一千余字的黄庭经,在绢上不断浮现了出来,直到写完了最后一个字,他中间连休息一下都没有。
如果是一千余字的草书或者是行书,那或许并不费多少力气,可是现在却是需要笔画工整的小楷,一气呵成,这绝对是书法功力强大的表现。
这最后一行字,则正是此书法所书写的日期和地点,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阴县写。
写完了这最后一个字,王羲之收笔而立,看了看这幅书法,满意的点了点头,“书法已然书写完成,陈小兄弟,你看这幅黄庭经如何。”
听到王羲之的话语,沉浸于书法中的众人顿时回过神来,那些世家公子的面上更是露出了异色,这幅书法,真的是王羲之为这年轻人所书写的。
陈逸也是缓缓从书法中脱离出来,面上带着浓浓的感慨,经过这王羲之一千余字黄庭经的感悟,他对于小楷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哪怕他的临摹术再强大,也没有现场观看,对于书法的了解更深。
“先生这一幅小楷黄庭经,精妙绝伦,用笔圆浑,中段丰实,体热平正中寓有姿态,而且去古未远,在用点之上,尚保持着汉魏质朴之遗意,在结构之上却能各尽字的自然之态,显得不激不励,风规自远,没有丝毫的习气。”
陈逸将自己对于黄庭经书法的研究,慢慢的说了出来,对于王羲之的小楷,他研究了数年,已然做到了然于心,“整体而言,这一幅书法表现出了一种平和简静,飘逸萧散的书风,与道法自然相互结合,正是与先生超然于尘表之外的性格相符。”
听到了陈逸的话语,旁边的几位世家公子面上露出了震惊之色,他们本来以为陈逸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可是没想到,陈逸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能将此书法的特点说了出来,甚至比他们所想的更加详细,更加的具体。
王羲之的面上也是露出了一抹讶色,作为书法的作者,他对于这幅书法是最为了解的,而陈逸刚才话语中所说的内容,和书法十分的贴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小兄弟说的极好,看来对于书法之道,研究颇深,对于我本人,也是非常了解啊。”王羲之笑着说道。
“之前就已然说过,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陈逸笑着朝王羲之拱了拱手。
王羲之点头一笑,指着这书法说道:“好,陈小兄弟,现在这幅书法笔墨还未干透,现在我们先去挑选白鹅如何。”
“本应如此,先生,请。”陈逸面带笑容的说道,同时作了一个请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