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1 / 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1,压抑在心中的,我不得不说的战友重逢

从哪里开始呢?

2002年的年底,我结束了一段漂泊的生涯,在一个城市里刚刚安定下来。那个时候接连换了几个女朋友,生活也没有什么安定感,所谓的安定,不过是简单的租了个不到40平米的一居室,在这个城市偏西的一个大学的家属区里。

我常常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里,拿着啤酒坐在小院里发呆。一楼的好处是有一个小院,那已经是下雪的季节了,但是我感觉不到寒冷。在部队的时候,我曾经在零下30度的东北山区呆过半个月,是所谓的寒地生存训练,早就习惯了寒冷了。我在西藏工作的时候常常光着膀子早上起来在白毛风中跑步,被同事视为神经病。

我在小院里面发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屋里很乱,堆满了我的许多东西。各种各样的书籍、盗版碟、装满衣服的包,等等很多,我一直没有打开,没有整理,因为每次打开整理,总是有很多事情在心里一点点浮现。我不知道27岁的人回避往事是一个什么心态,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去打开这些东西,或者说不敢打开。

我害怕。

害怕回忆起来青春时代的那些梦想。

那些关于未来、关于爱情、关于兄弟的梦想。

在我自己的记忆里,17岁到20岁是一个严重的断层。

我记得自己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许多事情,我也记得我上大学以后的许多事情,甚至栩栩如生。

但是我的17岁到20岁之间的故事呢?

忘记了,只剩下一些残片。

只有我在洗澡的时候,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已经变得臃肿的身体,才会自嘲的笑:“瞧,你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你在部队的时候……”

然后就不往下想了,人为的。

我还有很多在部队的朋友,他们经常会打电话给我,偶尔来到我居住的城市公干,也会来看看我。但是我从来不会主动和他们联系,听到他们激动的声音,那种声音里面久违的单纯和特有的嘶哑,总是令我黯然神伤。

在我刚刚离开的时候,我不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一切都是造化弄人啊。

我不想了,继续喝啤酒。

远远的,透过飘落的雪花,我听到一声嘶吼。

“一二、一二……”

我的脑子一下子僵化了。

这种口号我太熟悉了。

但是只有一个人,节奏也是在时断时续着。

我一下子站起来,打开小院的门,声音是从大学图书馆方向的工地传来的。那里在盖一个香港慈善家捐献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多媒体教学楼,平时很喧闹,也许因为雪太大,所以今天没有开工。

怎么会?怎么会有这种口令?

我快步走过去。

我先看见一帮子民工,蹲在屋檐下哈哈笑着指指点点,好像在看西洋景。

我又看见几个女大学生从图书馆出来,看也没有看一眼,很清高的走过去。

我还看见了什么?

一个孤独的身影。

一根孤独的原木。

一张孤独的脸。

他穿着早已褪色的迷彩服,一双破旧不堪的迷彩军靴,光着头,雪花飘落到他的头顶就融化了,化成一团白气,升上天空。

和其他民工穿的迷彩服不一样,他的迷彩服是掖在裤子里的,系着一根宽宽的绿色尼龙腰带,黑色的金属扣;花色也不是很一样,料子很厚,上面还打着几个补丁,绣着细密的针脚;裤脚整齐的掖在那双破旧的高腰迷彩帆布腰的轻便军靴里,鞋带系的整整齐齐……

他喊着号子,在搬一根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