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是个聪明的,几句话就让于文慧安静了下来。</p>
“也是,那个小崽子才十岁,就敢这么藏狂。</p>
朝堂上,不知道多少人要害怕。</p>
到时候,许是不用我们出手,就有人教训他了。”</p>
说罢,她也有了心情,吩咐道。</p>
“让灶间做道三鲜羹上来。”</p>
宫女有些为难,“那个…娘娘,您用惯那个厨子,和花房的小贵子是同乡,经常走动,所以,他也被近卫军孙带走了。”</p>
“放肆!”</p>
于文慧狠狠摔了茶碗,“这日子到底什么时候到头儿啊!”</p>
这个时候,寿康宫的老嬷嬷从门外进来,笑道。</p>
“贵妃娘娘,这是因为什么,如此大发雷霆?</p>
可是不好如此,气大伤身。”</p>
于文慧下意识站了起来,问道。</p>
“嬷嬷怎么来了,可是太后有吩咐?”</p>
老嬷嬷笑着行礼,应道。</p>
“太后听说丞相大人的病一直不好,担心您惦记。</p>
所以,想接您和二皇子到寿康宫住几日。</p>
正好,您也抄写几本经书,给丞相大人祈福。”</p>
于文慧听得眼睛亮了,这是寿康宫得了宫外的消息。</p>
难道家里要动手了?</p>
她的憋屈日子要到头了?</p>
“好,这就收拾东西,一会儿本宫就过去。”</p>
老嬷嬷很开离开了,大宫女也聪明的把消息散了出去。</p>
太后常年礼佛,贵妃也是常年帮忙抄写经书。</p>
这是整个后宫和京都都知道的事,谁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劲。</p>
但太和宫里,吴总管接到消息,却是嘱咐叶迟。</p>
“吩咐下去,外松内紧,都给我打起精神,那边怕是要动手了。”</p>
叶迟赶紧应道,“是,我这就去嘱咐一圈儿。</p>
那边终于要开始了,没有千日防贼的,整天提着心也是耗神。”</p>
“快去吧,我也去禀告大先生一声。”</p>
很快,整个太和宫都知道了消息。</p>
但第二日,众人没等到寿康宫什么动静,反倒是楚家老爷子和楚一鸣父子进宫了。</p>
这几年,楚家异常低调,除了在文坛活跃,就是专心书院,从不涉足官场朝堂。</p>
去年的大考,楚家书院一举考出去六个举人,简直轰动了整个京都。</p>
要知道举人就是科考这条路上,最大的一个坎儿。</p>
童生是基本,秀才是入门,只有迈过举人这道门槛儿,才算有了做官的资格,有了考进士,做状元的希望。</p>
云起书院,重新开门两年,收下的学子,多半是童生,秀才总共才十几个,年岁也轻。</p>
没想到,这次居然取中这么多。</p>
有人私下说楚家是占了便宜,顶着皇后母族的名号,哪个考官敢不高看一眼。</p>
但考卷可是糊了名字,这理由也不成立啊。</p>
于是又有人说,得了皇上的特别关照。</p>
毕竟这几年,皇上待楚家没有一点儿怠慢。</p>
年节送节礼,四季果子,当真好似普通人家的晚辈孝敬长辈一般。</p>
但楚家,东西照收,请帖酒宴是从来不肯出席,更别说进宫了。</p>
后来,还是有消息七拐八拐从学院流出,总算解了众人的疑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