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银子,也许就是逼迫沧州百姓暴乱的起因!</p>
一个帝王,居然为了一座道观,置大魏的安宁于脑后。</p>
简直是闻所未闻!</p>
但魏文帝可不管这些,下完圣旨就回后宫去打坐了。</p>
有了醒神香,他自觉比之平日脑子清醒太多了。</p>
还要多打坐,多研究道法,铸仙体,得长生。</p>
朝堂上众人对视一眼,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好了。</p>
到底还是阁老们简单商量了一下,派了大理寺一个侍郎赶往沧州。</p>
调查盗采银矿一事,外加…给沧州府尹送圣旨。</p>
随着朝臣们下朝出宫,这个消息,京都也就都知道了。</p>
虽然对皇帝已经失望多少次了,也不抱什么希望了。</p>
但这件事,还是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p>
沧州临近西南边陲,皇上不担心是不是边疆不稳定。</p>
也没想着抓到盗采之人,更没想到为坑杀灭门的百姓讨公道。</p>
只想着找到机会要银子了!</p>
户部不是说没银子吗,如今有了,十几万两呢。</p>
至于如今银子没找回来,那有什么关系!</p>
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先把我要用的银子送过来。</p>
你们找到再填补上不就行了吗。</p>
若是找不到,那是你们无能,素餐尸位!</p>
如此理直气壮(蛮不讲理),同市井妇人撒泼有什么区别。</p>
一国之君,简直行事让所有人脸红。</p>
“大魏难道就真这样了吗?”</p>
一个老书生在茶馆里,长长叹气,算是替满朝文武和满京都百姓问了这么一句。</p>
可惜,没有答案。</p>
半个月,大理寺那位倒霉的侍郎到了沧州。</p>
沧州府尹接到了那道圣旨,倒是松了一口气。</p>
皇帝想要银子是好事儿,银子能买命,更是好事。</p>
否则盗采银矿就发生在他眼皮子底下,他无论如何也难逃罪责。</p>
如今,十几万两银子,黄土沟所在的西丰县县令拿个两三万,就凑够一小半了。</p>
剩余,直接摊派到整个州府的各个县城,提前收取三年的粮税,总能凑够。</p>
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也难得迅速的换成官文,发了下去。</p>
西丰县令所有身家家底儿,也不过三四万两。</p>
这般要拿出大半,可以说倾家荡产了。</p>
但没有办法,他一时贪心,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要保官保命,只能舍财了。</p>
可是,县令们却是爆发了。</p>
恶人盗采银子的时候,县衙上下都跟着捞好处。</p>
全县百姓一文钱都没分到。</p>
如今朝廷发火了,反倒找老百姓们要钱了。</p>
正值春播,一场雨水都没下,别说粮食,种个地瓜都不成。</p>
家家户户都在犯愁秋日时候要颗粒无收,冬日要饿死。</p>
朝廷没有救济,县衙没有办法,州府不管死活。</p>
居然还要他们一次拿出三年的粮税!</p>
这是要大伙儿砸骨头卖血吗!</p>
有脾气暴躁的百姓,直接找去了县衙门口,呼啦啦一路吆喝,也聚集了几百人,直接围了门口。</p>
原本众人也没想怎么样,逼着县令出来说几句,兴许也就罢了。</p>
但县令根本没看得起这些泥腿子,一个师爷高抬着下巴,喝骂几句,就觉得给百姓们颜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