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成了?真是太顺利,我以为总要到京都去走动一下,寻人说说情。</p>
没想到,居然直接批准了!”</p>
易先生一遍遍看折子上的几个字,好似不能相信。</p>
徐昆也是笑道,“我也做好再投几次的准备了,毕竟这是开矿啊,不是小事儿。”</p>
方玉也是欢喜,伸手替两人倒了茶,三人落座。</p>
他才说道,“石墨不能燃烧,暂时也没发现有旁的用处,其实有几分鸡肋。</p>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p>
朝堂上那些大人,怕是也担心以后有什么麻烦,连累他们。</p>
但我们为的是百姓,为的是大魏的文运,这是坦荡之事,自然会有同样心存正气之士出手相助。”</p>
“大人说的对,以后人人会写字,户户有书声,那该是何等的景象。”</p>
“开矿要赶紧准备起来,墨笔作坊也要提上日程。”</p>
三人凑在一起,开始商量起来。</p>
开矿肯定是要归县衙,一切的进出,消耗,利润,纳税,都要受朝廷查证的。</p>
</p>
而墨笔作坊,则是半官方的,县衙牵头,出地方建厂房,以县衙做保,招工,管理。</p>
利润一半用于桥安县继续造桥铺路,改善民生,一半还是要上交朝廷。</p>
当然,这一部分是很少的。</p>
因为墨笔的最大功用,或者说价值,就是便宜耐用,争取人人都买得起,用得起。</p>
这样,价格就不能定的太高,成本价格上浮两成罢了。</p>
不提桥安县这边如何欣欣向荣,只说空间里,方老大正带了人平整土地。</p>
方老汉蹲在田埂上抽旱烟,笑眯眯的不时嘱咐一句。</p>
方圆儿偷空进来,溜达着上前陪老爹说话。</p>
“爹,真是太快了,又收了一次稻子?”</p>
“是啊,一会儿让你娘给你捞新米饭吃。”</p>
方老汉见了闺女,笑容里就带了几分骄傲。</p>
“这块地最是肥沃,我和你大哥打算在这里下种子,育西瓜秧。”</p>
“好啊,今年三哥要得多,多种一些,宁可多了,别烧了。”</p>
方圆儿随后应了一句,抬手拿了一个果子啃着。</p>
方老汉犹豫了一下,就道。</p>
“闺女啊,村里那边…今年我打算再种几亩?</p>
先前村里人是不对,但如今哪吒都这么大了,家里有事,村里人也不少来帮忙,瞧着都是想明白了。</p>
咱们家里日子好过,总不能让村里人太差了…”</p>
老头儿不是巧嘴,几句话说的有些乱。</p>
方圆儿眨巴眼睛,好半晌才弄明白老爹的意思。</p>
“爹,原本哪吒早产,就是冯家的错,跟村里人没有关系。</p>
他们顶多是疏远,并没有怎么伤到我。</p>
我早就不计较了,你想带着他们再种西瓜就种好了。”</p>
方老汉听得乐开了花儿,一迭声的夸赞闺女,“还是俺家圆儿好,善良大度。”</p>
方圆儿听得好笑,就道。</p>
“我是方家的闺女,都是爹教导的好。”</p>
这父女两个还互相吹捧上了,惹得凑过来的方老大也跟着笑。</p>
“圆儿,你嫂子娘家一直挺安分,日子不算差,但也不是多富足。</p>
这次也带她们家里二亩西瓜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