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手里紧握缰绳,嘴里不时被身后的小姐塞进来一块肉脯之类。</p>
一边吃着,一边赶路,一日跑个二百多里,还真不觉得辛苦。</p>
但陈安和郭荣就想得多一些了。</p>
方老二也不好解释妹妹听大树说闲话儿,要确认一下今年是否会发蝗灾。</p>
他只含糊说起,这趟是去南边看看。</p>
具体看什么,他当主子的不说,陈安和郭荣也不敢打破砂锅问到底啊…</p>
只说赵金莲通过学堂的学童,和本村的媳妇儿们,往外放话。</p>
方家收公鸡踩过的母鸡蛋,一个五文钱,有多少要多少。</p>
谁家想要鸡雏也可以,两个蛋换一个鸡雏。</p>
这个价格高,两个蛋换一个鸡雏也是合算。</p>
于是,各村往方家送鸡蛋的人,是络绎不绝。</p>
不过两日就送来两千多个,装满了十个大箱子。</p>
赵金莲特意把偏院儿的厢房大炕烧了起来,开始孵化第一批鸡雏。</p>
王氏和刘氏也是熟手了,没有温度计,只靠手摸,甚至是脸上贴一贴,就能判断冷热。</p>
方老汉也把村人召集到饺子馆闲话儿,说起家里打算在秋日开粉条作坊,会大批量收购土豆和红薯之类。</p>
若是谁家房前屋后有地方,辛苦一下开垦出来。</p>
秋日时候也能卖一笔好钱。</p>
村人初始还以为方家要变卦,不教大伙儿种西瓜了。</p>
但误会解开,知道西瓜秧都长到一尺高了,他们才放心。</p>
有勤快本分的人家,就想着多种一些土豆和地瓜。</p>
这东西不值钱,种起来也简单,哪怕免费送给方家也成啊。</p>
但大半人还是没当回事,因为西瓜才是他们心心念念要种的。</p>
一个西瓜就是一个银锞子,种二亩地的土豆红薯也顶不上一个西瓜。</p>
谁愿意挨累开荒啊!</p>
方老汉见此也不着急,毕竟南边还没有确切消息呢。</p>
方玉凭借秀才身份,也搭了一下童先生的人情,可以出入县衙的案牍室,查阅了发蝗灾年份的具体资料。</p>
春旱夏涝,蝗虫起,寸草不生。</p>
灭河渠,聊可解此难题。</p>
灭河渠?</p>
据方圆儿说,蝗虫起于千里之外,方家就是有心,也无力顾及那么远的地方。</p>
还是要从近处入手,尽量设法保全乡亲们的口粮。</p>
方玉回家一说,全家都沉默了,也越发盼着方圆儿和方老二带回好消息。</p>
可惜,大半个月后,一身风尘仆仆的方老二和方圆儿等人回来了。</p>
不等坐定,方老二就道。</p>
“爹,早做准备吧。南边去年冬日没有一片雪花,金春到如今没有下雨的迹象,已经有人挑水种地了。</p>
也有老农说夏日恐怕会雨水多,但没人想起蝗虫一事。</p>
我留了陈安在南边,一旦过一两月有情况,他就会迅速回来报信儿。”</p>
方圆儿也是累的厉害,整个人晒黑了一层,不熟悉的人,乍一看上去,还以为她真是个半大小子呢。</p>
“爹娘,我有八成把握,蝗虫肯定会来。</p>
路上我也买了不少粮食,但总是有限。</p>
还要想办法,让大伙儿都防备着,自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