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莲守着大锅,眼见闺女过来,就招呼道。</p>
“圆儿啊,你快来看看,我把你缝的调料包扔下去了。</p>
这会儿味道越来越浓了,你看看还要加点儿什么?”</p>
方圆儿揭开大锅,猪头已经已经有些离骨了,四个猪蹄也扔了进去。</p>
她就盖上锅,应道,“娘,这样就好,再小火炖两个时辰,把火撤掉。</p>
明早热一下,重新烧沸腾,就能上桌儿了。</p>
倒是猪蹄,我要再加料酱一下。”</p>
“成,明早儿咱们早点过来就行。”</p>
赵金莲累了半下午,脸上有几分疲惫。</p>
但抱了小孙子,眼角眉梢都是笑。</p>
方老二探头进来,笑道。</p>
“圆儿,一会儿大壮和强子要来陪我守夜。</p>
你看着给他们准备点儿什么吃的?”</p>
“好啊,哥,这个容易,我这就做。”</p>
方圆儿寻了个篮子,趁着老娘不注意,从空间拿了十几个馒头,假装原本在篮子里带来的。</p>
上锅热一热,就变得宣软。</p>
再拎一条瘦肉,切丝,配上芸豆丝和土豆丝,一起下锅炒,加点儿调料,一把小葱花,改编版的炒三丝就成了。</p>
待得盛出来,宣软的馒头,从中间片开大半,夹上炒三丝,实惠又美味。</p>
不必说,金子肯定是第一个尝鲜的。</p>
胖小子,两只小手捧着,吃的头都不肯抬起来。</p>
小嘴油乎乎,还不忘嚷着,“好吃,真好吃!”</p>
众人都是笑起来,拾掇一下,就回家去了。</p>
不说强子和大壮马上过来,就是这会儿,也有山叔跟方老二作伴儿呢。</p>
方圆儿听老娘说起,山叔帮忙杀猪的事。</p>
她亲手夹了两个馒头,送去给山叔。</p>
不论出身如何,过往如何,只要他对方家没有恶意,方家就不会错待他。</p>
毕竟她和金子的小命儿,都是山叔救的。</p>
山叔还是不说话,但接了馒头,却吃的香甜…</p>
“砰砰砰!”</p>
日上三竿时候,方家的新院子放起了爆竹,噼里啪啦,吵得多远都能听见,自然也是热闹之极。</p>
爆竹声中,十几个汉子举起了粗重的主梁,送上了房顶儿,稳稳固定好。</p>
房梁中间悬了一串儿铜钱,甚至要几颗银花生,坠着红色的丝线穗子,怎么瞧怎么喜庆。</p>
屋梁下,摆了个小小的香案,放了香炉,摆了几样点心和果子,算是祭品。</p>
胡大伯高声唱和,方老汉带了三个儿子,捏了香,磕头拜祭,祝祷一家人以后住在此处,平安顺遂。</p>
</p>
赵金莲带了两个儿媳,挎了四个篮子,见得祭拜完成,就递了过去。</p>
方老汉父子接了,爬上梯子,坐在屋檐上,一把把抓了篮子里的铜钱,油纸包裹的喜饼,花生红枣栗子之类往下扔。</p>
村人们无论老少,挤了一二百号在下边院子里。</p>
每有东西扔下来,就一窝蜂似的跑去争抢捡拾,热闹的几乎要掀翻房盖了。</p>
幸好,房盖还没上呢。</p>
家里有银子,底气免不得就足。</p>
赵金莲过日子一直勤俭,这一次却大方起来。</p>
四只篮子里,足足放了二百多文钱,喜饼和糖果也多。</p>
旁人家里上梁,顶多也就五十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