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实习期(1 / 2)

红颜为相 高楼望月 0 字 2021-08-24

 (感谢SO糊涂的PK票,fairlytale的打赏。^_^)

以前赵剑秋看的都是定了案的卷宗,跟在张铭山身边后,就开始查看那些没下定论的案件,以及各地送上来的情报。

暗行御史,这些人便是情报的提供者,赵剑秋第一次开始近距离接触这些人,而不是把他们当做名词看,如果说整个都察院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构成它盘根错节的基础,成为它不倒支柱的就是暗行御史。

张铭文就是暗行御史出身的,而且这都察院五品以上的御史,百分之九十也都是暗行御史出身的。

“你虽然没当过暗行御史,但总算是去杭州微服私访办了案,也应该能了解暗行御史的重要,的确,很多事情真相不是摆在桌面上的,你要到处去找,不懂得收集情报就当不好御史。”张铭山如是说道。

赵剑秋认真的点头称是,接触了才知道,张铭山其实是位很好的老师,他严肃,是因为他的职位关系到别人的身家性命,不由得他轻视。他古板,是因为他看重御史这一职业,不允许三心二意的人进都察院混日子。

这样的人,哪是她那个“只要是女孩都没用,只要是男孩都能顶了天”,不分情由只是一位偏见的爷爷能相比的,赵剑秋一想到自己第一眼就把张铭山和自己爷爷划了等号就感到惭愧,莫忘尘的事自己就以貌取人了,怎么还不长教训。

张铭山教人有自己的一套,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对赵剑秋也是如此,他只是把所有的案件摊开来,让赵剑秋自己判断,然后与其讨论。

张铭山并不轻视年轻人的意见,他自己也是从年轻时代过来的,而且他现在正是物色接班人的时候,所以听了赵剑秋讲述她杭州办案后,他对柳易生和江天暮也产生了兴趣。

“柳易生怎么知道那发钗是公主的?”张铭山总能问到细节。

“因为他对女子的饰品向来熟悉,宫中嫔妃和公主的饰物都有图样记录保存,而据他亲口说,凡是他看过的首饰他就不会忘。”柳易生还说了,这样他送礼才不会送重复,过目不忘的本事起因却是讨女人欢心,也算是一绝,赵剑秋都不好意思说了。

张铭山却还点头称赞:“孺子可教,他的过目不忘用在记录情报和那些悬而未决的疑案上,也是难得的人才。他现在在哪儿任职?”

“在户部,现任山西清吏司的郎中。”赵剑秋可不认为柳易生对记录那些陈年旧案感兴趣。

“山西清吏司,那是户部左侍郎王庆祥的下属了,算了,他过目不忘用来背账目也是人尽其才。”张铭山和王庆祥是同乡,不好意思挖墙脚。

“那个江天暮,他是怎么知道莫忘尘是十八年前杭州知府陈志的儿子?”张铭山转移对象。

“猜的,莫忘尘,就是莫忘了陈志,然后天暮又专门查了陈志的家人,其妻儿本来发配边疆,但据说途中遭遇山贼失踪,而陈志的独生子如果还活着正好与莫忘尘年纪相仿。”这才是陈年旧案,不过如果不是江家也牵扯其中,江天暮还会这么认真对待吗?赵剑秋的答案是否定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得不错。”张铭山可是恨不得把所有有御史潜力的人都收集到都察院,“他现在在哪儿?”

“现任刑部主事。”赵剑秋倒也想让江天暮过来都察院,因为江天暮不喜欢刑部,不过,“是皇上亲点他去的。”这点最关键,谁敢和皇上争。

可赵剑秋却忽略了另一点,御史是干什么的?下至百官上至天子都在他们的监督范围,所以张铭山摆摆手:“这点没关系,他要真有意来都察院,我和于大人都可以去求皇上。”他口中的于大人就是都察院的一把手,左都御史于平均,也是朝中说话最有份量的人物之一。

赵剑秋点头:“那我抽时间找他问一下。”

“越快越好,”张铭山比她还着急,“他现在刚到刑部,应该也在见习期,不会有什么实缺给他,这时候调出来最好办,要是安排了具体的职位又干得不错,刑部肯定不会轻易放人了。”

“那剑秋这就去办。”赵剑秋马上起身,江天暮想必在刑部也是度日如年呢。

她转身出去,就没有看见张铭山赞许的拈须微笑,不妒贤嫉能,这也是一个优秀御史的基本要求。

……

毕竟是挖墙脚的行为,赵剑秋不好意思公然去刑部找人,便趁着提前下班去刑部外边等人,可这过了好长时间都没看见江天暮出来,难道是自己错过了?赵剑秋只好去他家里。

好在赵剑秋去过江天暮的新住处,门口的下人都认识她,所以顺利进去,见到自称是看着江天暮长大的老管家,才知道江天暮也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