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新年伊始,御书房争端(2 / 2)

朕以为两权相害,当取其轻也,朕要趁着如今的优势之际,彻底将这头病虎打死,以绝后患,诸位以为然否?亦或者诸卿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也可说出来与朕听听,若是更加好,朕也可以听从诸卿的意见。”</p>

朱由检的反问,顿时也将诸位阁老说的哑口无言。</p>

黄立极看着手中钦天监递上的折子,浑身也在不可置信的颤抖着,这上面说的天灾波及程度简直让他浑身都在颤栗,一旦成真,才刚刚缓过气的大明朝无疑将遭遇重创,其可怕程度甚过于之前东虏扣京之祸,光是想想那种几百万百姓易子相食最后揭竿而起的恐怖场面就让他感觉绝望以及恐惧!</p>

众阁臣见黄立极这模样,心下好奇,也顾不得准备,便急急从其手中将折子拿了过来,逐一传阅了起来。</p>

之后,众人的模样就好似复制一样,一个个呆立当场,不知所措。</p>

徐光启是最后一个看到奏折的,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看完后并没有呆立,而是深深的叹了口气,道了声:终究是避不过了吗?</p>

徐光启学贯中西,与诸多来明的西人乃至于传教士都是好友,互相交流学习,其中利玛窦汤若望等更是他的至交好友,汤若望便供职于钦天监,故而这个消息他也得知的比其他人更早一些。</p>

如今有了这个消息,他便也下定了决心,当即拱手奏道:“陛下,所钦天监所预测的不错的话,此时正当按陛下所谋划行事,趁着我朝还有余力将东虏彻底消灭以绝后患,但与此同时,陛下若还有余力的话,臣也希望陛下能在大旱来临前早做准备,不求安然度过大旱,臣只求能让更多的百姓活下去。”</p>

朱由检点点头道:“这点徐爱卿可以放心,朕虽然打算倾全国之力剿灭东虏,但也不会不顾及国内的百姓,前些年朕已经开始大规模培育土豆与番薯,这些物事想必爱卿比朕更熟悉,如今朕所掌握的这两种作物已经储备了大量的库存,无论是在大旱来临之际救灾,还是作为度过大旱的粮种皆足够充足,定能将国内的旱情降到最低。”</p>

徐光启闻言顿时长身下拜道:“既然陛下已有准备,如此,老臣便代受灾百姓多谢陛下了,陛下灭虏一事臣无异议!”</p>

朱由检点头随即将目光看向其他内阁成员,孙承宗也同样点头拱手拜道:“如徐阁老所言,陛下已有妥善准备,老臣也无异议,一切听凭陛下指示。”</p>

李国普也随之站出道:“臣附议!”</p>

朱由检目光再转,看向了剩下的黄立极等人。</p>

黄立极目中光芒闪烁,思虑一阵后却摇头否决道:“陛下,老臣还是不同意倾全国之力一战!”</p>

朱由检闻言眉头一皱,却没有发怒,反而面色平静的询问道:“哦,黄爱卿这是为何?”</p>

黄立极站出,沉声道:“陛下,大明经不起这样一场国战。</p>

如今国内表面虽然平稳,但无论是刚刚换帅还人心不定的辽东边军,还是东南蠢蠢欲动时刻准备再一次以倭寇的名义掀起动乱的东南海商豪门,亦或者西南已经再次不稳,时刻准备起兵再叛的水西安氏土司,亦或者前两日传来江南有百姓揭竿而起的小规模造反,这都说明我朝此刻的内部有多么的脆弱以及不稳定。</p>

若是此时此刻,陛下不趁着难得的的安稳起平复国内的乱象,将国内的隐患一一剪除,反而大兴兵戈倾全国之力发起国战,臣担心在国战关头这些国内的隐患皆会一一爆发,待到那时烽烟四起,我们不到要应对对外的国战,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内部的动乱,极有可能造成多线作战的局面。</p>

这种局面下,老臣担心此刻才刚刚大病初愈的大明撑不住啊!</p>

陛下!</p>

天灾人祸若是一同降临,臣恐不忍言之事发生,恐大明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老臣身为内阁首辅,有责任劝阻陛下。</p>

臣!黄立极,请陛下三思!”</p>

“臣!施凤来,请陛下三思!”</p>

“臣!张瑞图,请陛下三思!”</p>

……</p>

内阁阁老中的三位齐齐跪了下去,与一旁的徐光启等三人形成鲜明的对比。</p>

双方的立场也于此刻显露无疑,泾渭分明!</p>

ps,啊这,应该还行吧这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