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大话唐僧 寒代 0 字 2021-08-23

 第24章

玄奘先是一愣,急着问:“你如何不认得我了,我是无闻啊!”

慧空看他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但他实在不知道面前的是谁,便说:“施主,我的确是慧空,可是我不认识你啊!”

玄奘想,难道这个时候他们也没有见到过无闻吗?这样想着,他双掌合十,一副恭敬的佛礼对慧空说:“那就烦请慧空小施主告诉一下方丈大师,就说无闻求见!”

慧空上下打量了一下他问:“方丈他已经休息了,如果施主想见的话,明天再来吧!”

玄奘忙说:“其实我是一名游僧,眼下无处落角,这才到了贵寺的。”

慧空鄙夷地打量了一下他说:“你不像和尚啊!”

玄奘可掬地一笑说:“佛本无相,求佛者又何必僧相?”

慧空听了觉得有道理,而且从那人的面目间看得心来,是有几分慈相,从那句话中分辨得出来,这家伙道行不浅。但令他不解的是,他还知道他的名字,还要求见方丈。他猜想,这个人以前肯定来过,而且跟方丈也认识。可跟方丈熟悉的人,他没有不认识的,这个人怎么会?想到这儿,他也不知道怎么好了,还是通报一下方丈再看吧。这样想着,他说:“请施主稍等,我去通报方丈!”说完,关上了门。

第一次来这个地方的时候,被他们无缘无故地当成了无闻,现在,硬说自己是无闻,却没人认识了。

不一会儿,门开了,慧空说:“施主,方丈请你进去叙话!”

玄奘跟着慧空到了方丈的禅房。

方丈见客到来,起身相迎,合掌恭敬而施礼:“大师,有礼了!”

玄奘回敬了他,遂后,方丈请玄奘坐下来。慧空给他们泡了一壶茶后,退出门去。

方丈说:“‘佛本无相,求佛者何必有相’,大师此言差矣!求佛者心不诚如何成佛,无僧相怎么能心诚?”谁知这方丈并不问来由,倒先争辩起来。

玄奘笑了笑说:“方丈此言及是,只是,但凡求佛者数不盛数,而成佛者有几人?”说着,他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开始了高谈阔论:“佛曰‘凡世间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凡求佛者皆为凡人,凡人成佛者几人?三毒贪嗔痴。贪者贪名利,为其名而佯装,为其利而暗搪;嗔者,因碎事而生嗔,难平其心,故不得涅盘;痴者,为求菩提,非意为意,是故心不诚,不得菩提。故有三昄五戒,皆律心不诚者,心不善者。若视诸戒非戒,又如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以证菩提!”

方丈听了这话,不禁微微一笑:“大师果然不凡,未请教!”

玄奘忙施礼相敬:“来无方,去无处,贫僧无闻!”

“无闻大师,请!”方丈倒了杯茶给他,于是,他坐了下来。方丈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说:“听大师刚才所言,老衲方想起一首诗,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诗非同凡响!”玄奘呷了口茶,又站了起来,开始高谈阔论:“此诗为一首答辩诗,上书为‘身作菩提树,心为明镜台,闲来常拂拭,不使惹尘埃’,此诗中多露受戒之言,非心所生,而后者,已然高了一个层次。但依贫僧看来,后者也未能悟透佛理。辩者言中虽巧,但言中强辨不当!”这首诗的典故是他后来在藏经阁里看到的,毕竟是宋朝的事儿。

“哦!”方丈呷了一口茶说:“大师有何高见?”

玄奘笑了笑:“这‘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句得见其为辩言,若无前者,何来后者?因前者不当而后者辩,故为因果。是故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辩言是非苟同者因嗔而发,故说,后者虽妙,难蔽其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