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大话唐僧 寒代 0 字 2021-08-23

 第17章

玄奘看了看举行婚礼的日期,就在这星期的星期天,但他不想在这里呆太久,完成了使命接着就要回去了,毕竟这是个根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只由衷地祝福他们能够白头偕老。

送走了他们之后,玄奘开始计划回去的行程,想想回去带点儿什么东西。最后,还是没有想到带什么东西比较好,索性给悟空带个冰激淋吧。这样想着,他想起了回去的时候需要月光宝盒。

月光宝盒?他一下子懵了。到处翻了一通,细想起来,自从两个人月前来到这里,一心只为了寻找女儿国国王,结果月光宝盒给忘得一干二净了。说起来,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以来,一直没有见过月光宝盒,并确定没有掉在马路上。

难道月光宝盒只能去不能回?他是这么猜想的,一这样想,自然就想起悟空来。埋怨道,这悟空怎么也不交待清楚,早知道不能回去就不来了,现在可如何是好?看来,只能求佛祖显灵,救他脱离苦海了。但佛祖并不会有求必应,所以现代人才会说求人不如求己。

难道要永远呆在这里了?

星期天,李天翊和董金芝如期地举行了婚礼。所有收到请谏的人都去了,也包括玄奘。婚礼上遇到了陈晓娴,他们彼此打过了招呼之后便坐在一角闲聊。聊着聊着,竟觉得周围实嘈杂,便走了出去,边走边说。

直到这次,陈晓娴才真正体会到董金芝说的那句“跟他聊过之后学到不少”的感觉。

从此之后,陈晓娴但凡有空,便像董金芝以前那样去叨扰玄奘,就这样直到冬天。

期间,李天翊和董金芝也常来看玄奘,不时地送些棉衣棉袄给他。有时候,他们三个一起来看玄奘,陈晓娴有时也带些衣服给他。

就这样,玄奘渐渐地不去想起回大唐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想不起来。

有一天方丈来他的房里找他聊天,他问方丈:“如果一个人到了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却在这个世界里扎下了根,该怎么办?”

方丈说:“没有一个世界属于某一个人,世界是属于任何一个人的,它欢迎到来的任何一个人。世界没有界限,界限是在人的心里!”

听了这话,玄奘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其实这些他明白,只是想求个心安。

很快就到了寒冬腊月。

在这段时间里,陈晓娴的工作很顺利,郊区的那片楼盘即将峻工,那条沙河边植了不少草被和树木,只有再等一年才能看见真正的碧水湾。大概是经过了玄奘感化,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实的生活里。甚至忘了爱情,忘了陈维。

而董金芝跟李天翊,可谓是夫贤妇惠,两人快乐地生活着。如今,董金芝已经有孕在身,不便工作。于是就请了半年假,专门在家待产,李天翊则越发地对当下的生活充满ji情。

现在的玄奘倒也并不是那么清闲,既然回不去了,索性就地生根。前不久,方丈办了个佛学社,专为俗家弟子而设,佛家弟子也可以参加。玄奘应邀当了这佛学社社长,起初怕自己难当重任,后经过方丈等人一翻坦诚相让,又因为方丈寺内事物缠身,玄奘也就硬着头皮上了。刚办成不到一个月,已经有近百俗家弟子前来听授。方丈见形式大好,又请人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一个佛学论坛。这下子,玄奘在佛学界里讨来了一席之地,难得再清闲。

听玄奘把佛学搞得这样现代化,陈晓娴、董金芝和李天翊倒不常来了,直接通过佛学网论坛与玄奘交流。为了掌握这种新的交流方法,玄奘特意参加了一个电脑培训班,学习打字,上网,发帖等等,这一晃就到了年跟。

快过年了,人们通常会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以求用一个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开始。

陈晓娴也不闲着。忙了一年,公司放了年假,这才有空好好地整理一下凌乱不堪的屋子。在打扫卧室的时候,在床头的柜子里发现一个条形的小木盒,但她又不确定那个是装东西用的,因为实在在小。她拿出来看了看,油漆已经掉得差不多了,露出依然未朽的木质,倒像块好木材。上面刻着奇怪的字符,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挺像传说中的宝盒。打开来,里面仅容塞下一支笔。但里面并没有装笔,却塞着一张卷起来的纸,她找东西把纸条抠了出来。打开来一看,上面写着两行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又是这句!

她的语文功底不敢让人恭维,自从那张相片上出现这句诗以后,她一直没有想过试图去真正地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她更好奇,为什么陈维会反复地写这样一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她停下手头的事情,打开电脑查。之后她才知道,这句诗是西藏六世**仓央嘉错写的,出自他写的一首《仓央嘉错情歌》,他曾在漫长的流浪生活中爱上一个女子,但佛家有戒律:不可贪图美色。所以,他才写下这句千古名句。而这句诗的意思是,世间有没有两全齐美的方法?既不违清规戒律,又不负卿本佳人。听上去很是无奈,看来那个叫仓央嘉措的和尚也不像传说中那么正经。

难不成陈维以前也是个和尚?陈晓娴的脑袋里突然生出这样奇怪的想法。想到这里,她突然眼前一亮,自言自语地说:“他也没说他是什么地方人,而且也没有听他提起过有什么亲戚朋友?他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之前的那些记忆全都是假象,只是自己做的一个很长的梦?莫非真的应了佛家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想着,她讶异地说:“难道我得了精神病?”她一下子急了,“不会的不会的。”猛地瞟见手里拿着的盒子,又开心地笑着说:“对啊,这个字是他写的,这个盒子也是他的,他真的存在!不是做梦,不是做梦,没有精神病,”她庆幸自己还没有看破红尘。正高兴着,却突然又沉下脸来:“可是,你在哪里呀!”说着说着就蹲了下去,双臂抱着膝,把头埋得深深地。

一连串的思念使她想起了陈维,想起曾经与陈维一起渡过的日日夜夜,再看今时今日独自一人呆在这个房间里,其实,感觉真的好孤独。本来已经忘记了的,为什么又要想起来呢?突然间的想起,却如同昨天刚发生的一般,那样清晰地刻在记忆里的画面一遍遍过场。

泪水再一次地落下,那颗发了芽的种子在两片胎叶中生出了新的芽,再一次得到泪水的浸润,小苗开始茁壮地成长。

春节如期而至,寺院里准备了一些节目,迎接新的一年。玄奘没有参与,他似乎与这样热闹的场面没有缘份,总不能在这样的气氛里找到丝许留连的感觉。比起这个,他更喜欢在互联网上与素未谋面的人一同交流,或许轻轻地敲打几个字,就已经渡了一个世人。

大年初一那天,玄奘独自坐在禅房里,把佛学社的笔记本电脑拿了回来,上网聊天,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平日那些常来求教的网友们都不在线,或许他们正赶往父母的家里去拜年,或许有的正携家带口地走亲串友,又或者他们正围在一张桌子上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玄奘的心里空落落的,免不了触景生情。

突然,一个头像亮了,他认得,那个是陈晓娴。未等他笨拙地打出招呼,陈晓娴已经发了信息过来:无闻大师,您大过年的也不休息吗?

玄奘笑了笑,突然觉得暗淡的房间里有了一丝光亮。立即就回了她:女施主好!

陈晓娴:大师,您一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