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大话唐僧 寒代 0 字 2021-08-23

 第14章

李天翊倒是挺仗义疏财,载着陈晓娴和董金芝直接开到了一家三星级酒店门口间停下车。

知道了他停下车是为了在那里吃饭,陈晓娴故作惊讶地说:“你没搞错吧,李经理!吃个便饭用得着摆这么大的谱儿吗?”

董金芝也劝他说:“是啊,李经理,前面有小餐厅,我们去那里吃就好了。”

李天翊却笑着说:“难得在一起吃饭,我必须珍惜,好让日后有个美好的回忆不是,”说着,还别有用心地看了董金芝一眼。

但董金芝似乎并没有理会他眼神里的别有用心,坚持说:“不用那么破费了,随便吃点儿什么东西就行了,”听了这话,陈晓娴只是在一边偷笑。

李天翊暗送秋波不成,又听到陈晓娴的笑声,觉得挺尴尬万分,只好听了她们的话,开到前面的一家小餐馆门前,停了车。

董金芝和陈晓娴刚下了车,餐馆里便走出来一个服务员来接待她们,看到李天翊的车挡了门口,忙说:“先生,这里不让停车!”

李天翊刚推开门,听到这话,站出来左右看了看,在马路的另一边找到了块空地,又钻进车里把车停了过去。

当他停好车进了餐馆,坐下来的时候,她们俩还没有点菜,只是在那里有笑有声地说着些什么。见李天翊来,两人都敛了笑,闭口不语。

董金芝把菜单递给李天翊说:“李经理,你点菜吧!”

李天翊笑着摆摆手说:“我不会点,你们点吧!”

董金芝又把菜单交给陈晓娴说:“那晓娴,你点吧!”

陈晓娴毫不客气地接过菜单,翻开了细细地看。

李天翊笑着对董金芝说:“你总是叫我李经理,显得多生分呀!你直接叫我天翊就行了。”

董金芝愣住了,看了看陈晓娴。

陈晓娴视线只放在菜单上,却穴来一句:“什么生分不生分的,人家跟你还不熟呢!”她的话中有很浓的讥讽味儿,令李天翊觉得很尴尬,他先是不满地瞅了陈晓娴一眼,但反过来一想,还真是像她说的那样。他们根本都不怎么熟悉,就吃过一次饭,气氛严肃就像是谈生意一样。再一起去过一次卡拉OK,半路里她就走了。算起来,她从进公司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两个月了,他们之间交淡的字数屈指可数。跟别人可以一回生二回熟悉,跟董金芝的话,没个十回八回,肯定熟不了。

就这样,在依然不怎么愉快的气氛里随便吃了一顿午餐。好在有陈晓娴在,才不会使气氛显得尴尬。

送陈晓娴和董金芝回去的之后,董金芝笑着提醒李天翊说:“你别忘了,你答应过无闻大师送书的事情!”

“呀!”李天翊拍了拍脑门,笑着说:“要是你不提醒,我还真给忘了!”

董金芝付之一笑,这一笑像春暖hua开一样暖和了李天翊的心田。回去的路上,一直美得合不拢嘴,甚至还高兴直哼起歌: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

但他的歌声实在不敢恭维,甚至比起路边铺子放在外面的的音响声音更大,或者听得更明显,这可能就是噪音跟音乐的区别吧。音乐的声音再大,人们也不会觉得吵,甚至会觉得安静,但像这种五音不全的噪音,声音再小都会让人觉得吵。细说起来,这也可能是那天为什么董金芝在歌厅里只坐了一会儿就走的原因罢。

他不顾路边行人的视线,一直哼着歌到了家门口。上楼去搬了整整一箱的书,却依然不知疲倦地哼唱着,毫不避讳路过的人看他是用怎样的视线。

到了大慈恩寺门口,李天翊终于停止唱歌了,佛门乃清静之地,严禁喧哗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他又想,为了把书送进去买张门票,未免有点不划算。于是到了门口头望了望,一个小和尚走过来,他拉住那个小和尚说:“小师傅,麻烦您给无闻大师带个口信,就说我给他送书来了。”

小和尚上下打量了一下他,说:“施主请稍等,小僧这就进去通报无闻大师。”说罢,转身又走了进去。

不一会儿,玄奘满面笑容急步走来,走近了,笑着说:“有劳施主了。”

李天翊笑着说:“大师客气了!”

“请施进去饮杯茶!”玄奘说。

李天翊摆手笑着说:“不了,不了。”

玄奘笑着说:“李施主不用客气,贫僧还有些话想对施主交代一下!”

“哦?”李天翊惊疑地看着玄奘说:“不知大师有何指教。”

玄奘会心笑着说:“贫僧看得出施主对那位女施主一往情深,贫僧有意玉成鸳鸯。”

李天翊虽然很高兴,但他还是疑惑这和尚到底什么意思?

“请!”玄奘作了一个请的姿势。

李天翊虚头八脑地跟玄奘进去了。

玄奘照例泡了壶茶,两人在桌子两边对坐下来。

玄奘笑着说:“李施主对董女施主一往情深,贫僧看得出来。董女施主有菩萨心肠,是个难得的好人。女施主自幼双亲亡故,一直过着孤苦零丁的日子,性向孤僻,所以会显得很难相处。”

李天翊听了这话,不由心里一凉,先前兴奋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董金芝的理解,他甚至能切身地感受到董金芝每天面对着家里四面墙壁的感受。

玄奘继续说:“女施主几次三番要求贫僧收她为弟子,但贫僧看得出,她六根未除,尚且倦恋红尘。所以贫僧并未答应她的请求。”说着,玄奘站了起来,走到窗口,继续说:“女施主与贫僧有相同的遭遇,自幼无双亲。所以贫僧能体会得到,女施要作贫僧的弟子并不是为了清静,相反,是为了习惯孤独。贫僧以为,她需要的是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