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大话唐僧 寒代 0 字 2021-08-23

 第4章

铭文刻在铜像后面的一个小石头上,字很小,他蹲下来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铭文上写着“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他又绕到了铜像的前面仔细地看了看,同时摸着自己的五官比对,终于还是没有觉得像与不像。再回头看大寺院,走过了去。

寺院墙高,难挡大雁塔之巍然。塔依然是大雁塔,寺院依然是佛寺院,不同的是,匾上所题的竟成了“大慈恩寺”。这时,他听到了从里面传来众僧们齐声诵经的声音。他确定这就是无漏寺了,只是现在门还没有开。他走上台阶伸手去扣门环,“咚咚咚”铜环发出清脆的声响。

不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小僧,见到他一脸喜色:“无闻大师,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玄奘一愣,怎么又被人认错了?赶紧解释:“阿弥陀佛,贫僧……”

可那小僧不等他解释就穴嘴说:“您先稍等片刻,等我去叫方丈!”

玄奘想打住他,但那小僧却一脸欢喜地就跑了进去,只留下他一人在门口。但门开着,他虽然没有贸然进去,但也能一览寺内的风光了。

但见那寺内,诸建筑已显出颓唐之色,除新栽的花草树木外,都竟随那钟声作古。

钟鼓两楼已显得有些残破。不想千年后的大唐千般变化,更未承想连无漏寺都已不再是起先的无漏寺了。

不等他感慨完便看见刚才那小僧扶着一个低矮的白须老和尚过了来。但见那老和尚,一身艳红的袈裟,脖子上挂着一串如葡萄般大小的罗汉珠,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款款而来。从这装束上判断得出,那应是现任的方丈。他赶紧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待方丈走近,赶紧合掌礼上前去道:“阿弥陀佛,方丈大师,贫僧……”

大概这寺里的和尚都一个毛病,不等玄奘把话说完,方丈就回了个礼打断了他,一脸喜色地说:“阿弥陀佛!无闻大师,恕罪恕罪,有失远迎啊!”

“贫僧……”玄奘刚想解释,又被方丈打断了说:“请大师随我进去说话!”

说完,不由分说地摆出了个“某某优先”的姿势说:“请!”

他那样,玄奘根本没有机会解释自己是谁,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回请了他,随着他往里面走去。

那位小和尚一直随在他们身后,一言不发,只看着他们边走边说。

方丈说:“上次与大师深讨我佛家文化,受益匪浅,此次,就请大师在此多留些时日,我还有很多问题,好请教大师。”

他疑惑地看着方丈说:“方丈您误会了,贫僧此次来是要寻人……”

“寻人?”方丈问:“不曾听大师说起在此有相识的人,不知大师要找的是何人?”

玄奘说:“受我佛诣,贫僧此次前来是要了解一段尘缘。”

“了却一段尘缘?”方丈疑惑地看着玄奘好一阵,叹道:“问世界间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想大师如此般年轻,为情所困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佛门要戒除七情六欲,倒也是有悖常理之事,非凡人不能戒持。”

玄奘听了这话,赶紧解释道:“方丈多心了,贫僧面相虽然年轻,但自幼在我佛门长大,自小对佛家耳濡目染,早已断绝了七情六欲。而贫僧此次前来,只因当年一句诳口。我佛门人不打诳语,贫僧只是想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

“原来如此!”方丈说:“大师能有如此开悟,实乃我佛门一大幸事啊!”

说着,两人已经绕过了大雄宝殿来到了西院的一间禅房。

小僧打开房门,方丈又摆出那副“某某优先”的姿势说:“大师,请!”

玄奘也学着他的样子客气地回请了他:“方丈请!”两人各有意会,同时迈入房中。

房中有一张老旧的黑漆方桌,方桌靠墙,两边各放了一只同样老旧的黑漆椅子,桌上面摆着一套白瓷茶具,依然是老旧的,甚至都有些发黄。另外老旧的是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已经泛黄的字,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只在中间写了个大大的繁体“禅”字,没有落款也没有印章,所以,很难知道它究竟算不算是一件古董。

方丈请玄奘坐下来,自己也坐了下来。随从的小僧走上桌子前,摆好茶具,给他们泡了壶茶。之后,方丈对小僧说:“慧空,这儿不用你招呼了,你先去忙吧!”

那个小和尚向后退了一步,单掌而礼说了声“是”就退出了房门,并带上了门。

只剩下方丈跟玄奘两个。

方丈问:“不知大师此次前来要寻的是何人,现居何处?”

玄奘说:“贫僧什么也无从知晓。”

方丈有些惊讶地说:“大师只为一句诳口失便能做到如斯地步,实叫人敬佩。只是却不知大师因何口失而为何非要寻到这人。”

玄奘叹了一口气儿说:“此事,说来话长,不说也罢!”

方丈拎起茶壶,给玄奘的杯子里斟上茶,笑了笑说:“问世间,谁能无过,既然寻不到那人,大师又何必如此执着呢?”说完,又给自己斟上。

玄奘说:“世人皆有罪过,罪过或大或小。大者能毁灭一个王朝,小者也可祸及一人。知过能改,而善莫大焉。是故贫僧非执着于此不可!过虽往既可不咎,然我佛慈悲,渡世济人,身为佛门弟子,责无旁贷。故此事是贫僧之事,又是我佛之事,必要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