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深谋远虑(1 / 2)

残汉虎胆 风起陇上 0 字 2021-08-22

 听闻姜远祝自己一路平安,玉姬知道这便是道别之语了,于是躬身向他行礼:“出生入死的同袍要紧,姜参军快去吧。”

姜远点点头,忽然心中起了一个念头,问道:“玉姬应该不是你的真名吧,你的本名是什么?”

“玉瀛,瀛海的瀛。”

“很大气的名字。”

“姜参军的名字也很大气。”她淡淡笑着,补充道:“像是做大事的人。”

姜远第一次在她面前流露出些许不好意思的神态,说一声“走了”,便匆匆离开了院子。

他有点怕自己再多和她聊下去会开始舍不得,因为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还是很漂亮的,而且并不是脑袋空空的花瓶。

费小姐要是再过个五六年,是不是也会像她那样变得容易让男人目眩神迷呢?姜远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想象。

“呸。”他忽然醒悟过来,好不容易忍住了抽自己一巴掌的冲动。

温柔乡是英雄冢,翻译成现代人流行的话那就是心中无女人拔剑自然神,匡扶汉室本就是逆天而行,岂能三心二意?

在心中默默背诵诸葛亮满腔忠义情真意切写就的《出师表》,姜远把脑海中的杂念全部排除。眼下牂牁郡的事情差不多完了,该把目光重新放到汉中前线了。

可惜自己身在南中消息闭塞,不知道东吴诸葛恪在淮南进展如何。

姜远此时恨不得立刻飞回成都,找到义父姜维打听吴军北伐的最新消息。

虽然姜远素来对吴军的战斗力持鄙夷态度,但诸葛恪手中好歹是二十万人马,这兵力数字目前汉军想都不敢想。若是姜维手中有二十万战力与如今汉中驻军相匹的大军,恐怕早就踏破雍凉剑指长安了。

要养兵就要有钱粮,要扩军就要有兵源,钱粮和兵源才是富国强军的根本。经过刘备、诸葛亮、蒋琬和费祎先后数十年经营,朝廷对蜀地的掌控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在不发生体制或技术革命的前提下想要依靠蜀地实现富国强军已经不太现实了。

毕竟,如今的税收在姜远看来已经很高了,所幸诸葛亮时代建立的严刑峻法和公平原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贪污的发生,让这笔钱能够切实进入国库并最终转化为汉军北伐的军资。

但南中还有很大的潜力,而开发这些潜力的前提必须是彻底清除掉像朱巡和魏犀那样歧视蛮族的地方官员,并改变自诸葛亮时代以来对南中一贯采取的的掠夺压迫政策。

仅从效率和稳定而言,掠夺也远远比不上建立稳定统治后依法获得的税收,还会给南中埋下作乱反抗的隐患。

像朱巡治理牂牁郡时,太守府的影响力基本出不了且兰城,且政府与南蛮势如水火,虽有军队可以镇压叛乱,但终究不是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