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云天在印加帝国找到了银矿,那么将使得大明结束缺银的历史,尤为重要的是,大明是以银为本币的国家,只有有着充足的银两才能使得白银在市面上流通,对大明的经济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在大明的朝堂上,如果说谁会做生意那么非李云天莫属,李云天以交趾为跳板所组织的与南洋诸国的海外商贸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使得京城那些从中分得一杯羹的文武大员获利匪浅。
因此,不仅宣德帝,朝廷的那些重臣也纷纷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要知道通过海外贸易来的钱财不仅快捷而且安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
可惜的是,南洋的市场有限,再加上随着海外贸易的进行物品的利润自然也相应减少。
所以,李云天为了避免向南洋诸国运送过多的货物导致价格大幅度缩水,因此将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定为每两年进行一次,其利润稳定在一千两百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想要从海外商贸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那么唯有开拓新的市场,按照李云天的说法,要是开拓了印加帝国与西夷诸国的海外贸易,又将增加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这对众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由此一来,大明水师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要是没有强大水师护航的话那些进行海外贸易的商队绝对会受到海盗的青睐。
必须要说明的是,海外贸易所产生的一千多万两白银的利润,并不是说大明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千万两白银,而是通过与海外诸国的物品交换获得了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
当然了,如果遇到通货膨胀,海外贸易的利润会相应地缩减。
李云天之所以提到了海外贸易,是想告诉朝堂上的那些在海外贸易中获取了利益文武大员,如果要想得到更多的海外贸易利润那么就必须要开拓新市场,而没有大明水师护航无法完成这一点。
讲武堂名下虽然有一批被李云天以给南洋商贸船队护航名义从朝廷要来的海船,也从相应的海防卫所里调来了不少士兵,勉强在讲武堂有了编制,称得上是大明的一支水师,但它的作用只是护航而已,最多在李云天掌权的交趾和广西海域内巡航,无法攻打属于福建都司海域的那些倭寇,否则不仅违反了朝廷的法令而且还会引发与福建都司的纠纷。
既然这次福建再次闹倭患,那么李云天正好趁着此次辽东明军接受封赏的时机提议组建大明水师一事。
“诸位爱卿觉得镇国公所言如何?”
宣德帝见大殿内陷入了一派沉寂,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按理说李云天刚才的提议有违明太祖所制定的祖制,每当这个时候朝堂上总会有不少大臣跳出来义正词严地反对,可是今天的情形却显得有些诡异,随后他意识到了什么,不动声色地问道。
身为大明的天子,宣德帝自然知道李云天所主持的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中有不少货物的货主是朝廷中文武重臣的家眷,李云天给与了那些人相应的货物配额。
由于这属于正常的生意事项并没有触犯大明的法律,因此宣德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给那些朝廷大员的福利了。
既然如此,那么李云天开拓一条新的海上贸易路线的话,受益的不单单大明国库,还有那些分到配额的文武重臣,故而肯定没人反对,谁吃饱了撑的跟钱过不去,而且还是正大光明赚来的钱。
再者,要是在这件事情得罪了李云天那么可就得不偿失了,谁也没有必要在没人关注的水师事务上跳出来反对。
退一万步来说,李云天的口才与他的经商头脑一样出类拔萃,与他就水师一事进行辩论的话无疑是自讨苦吃。
能站在太和殿里的人都不是那种头脑简单之辈,自然分得清楚眼前的局势,有几个人会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的?
“皇上,臣觉得镇国公所言可行,与其让海防卫所的军士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剿灭倭寇。”见宣德帝发问,张辅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开口应答,于是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在太和殿的文武众臣中,张辅以太师之尊贵为百官之首,自然要开口化解眼前这个尴尬的局面。
“皇上,沿海百姓深受倭患之苦,倘若能清除那些倭寇,臣相信太祖在天之灵也会赞许此事。”随后,杨士奇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皇上,臣也觉得此事可以一试,如能剿灭倭寇也是沿海百姓之福。”蹇义历来行事稳重,自然也不会反对,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
李云天嘴角闪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效益,如今军阁、内阁和六部的主官已然表示支持组建大明水师,那么这件事情等于已经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