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京郊大营营外的一个山谷。
李云天左手握着腰间宣德帝御赐绣春刀的刀柄,不动声『色』地望着在谷中忙活着的几名骁武军士兵。
几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往地里埋着一个黑乎乎的圆形铁疙瘩,埋好后在铁疙瘩边上放上了一些猪食,随后快步离开,来到了五十多米外的一个坑里。
坑里拴着一只饿了两天的大肥猪,一名士兵向挥舞着手里的两面小旗子向李云天所在山头打起了旗语,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李云天见状冲着身旁的一名传令兵点了一下头,那名传令兵就挥动手里的小旗子,给山谷里的士兵打回了旗语,告诉他们可以释放那头大肥猪。
于是,一名士兵解开了拴在大肥猪身上的绳子,大肥猪抽动了几下鼻子后,嘴里哼哼着向埋有铁疙瘩的地方奔去,欢快地吃起了放在那里的猪食。
李云天目不转睛地望着那只大肥猪,如果今天的试验成功的话,那么这将是这只大肥猪生命中最后一顿饭。
片刻之后,在李云天的注视下,大肥猪身下忽然火光一闪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在沉闷的声响中,那头津津有味地吃着猪食的大肥猪噌地一下就飞上了天,在空中四分五裂,血肉纷飞,地上留下了一个黑乎乎的坑洞。[38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81 首发 执宰大明386
见此情形,李云天的面『色』不由得一喜,如此看来讲武堂司科院所研制的地雷已经可以用于实战,这将给敌人造成意想不到的杀伤。
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的宋代,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使得金军士兵受到惊吓,惊恐逃散,进而大获全胜。
明朝初年,明军使用了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
据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
1580年,明朝名将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钢轮发火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www.vkzw.com)洲在15世纪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不过,由于早期的地雷使用的是火『药』,威力有限,但是对敌人极具震慑『性』。
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各种烈『性』炸『药』和引爆技术的出现,才使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诞生了现代地雷。
由于李云天在江西湖口县担任知县的时候就已经暗中让人根据他提供的信息研制炸『药』,故而讲武堂司科院两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炸『药』技术。
去年平叛汉王叛『乱』的山东战事中,讲武堂司科院提供的炸『药』大放异彩,一举炸塌了青州城的城墙,进而给李云天带来了一场完胜。
在讲武堂司科院的所有项目中,宣德帝最关心的就是炸『药』,毕竟炸『药』的『性』能比火『药』要强上千百倍,威力更是惊人,故而一定要牢牢地将其掌握。
“大人,您是不是该请客了?”在地雷的巨大爆炸威力下那头大肥猪已经肢零破碎,一名立在李云天身后的瘦高个中校望了一眼山谷中爆炸处的鲜血淋淋的场面,走上前几步,笑眯眯地向李云天说道。
此人名叫张勇,原本是九江府一名落第的秀才,特别喜欢烟火炮竹,被李云天打探到后收拢到了麾下,担负起了炸『药』的研制。[38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81 首发 执宰大明386
张勇并没有让李云天失望,不仅在李云天的引导下补学了一些化学知识,而且两年前成功鼓捣出了炸『药』,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被授予了中校军衔。
去年,李云天将地雷的研制交给了张勇,张勇不负众望,联合了司科院冶铁项目的同僚,顺利研制出了足以应用于实战的大威力地雷。
按照李云天与张勇的约定,在张勇等人成功研制出符合他要求的地雷后,他会请张勇等人要四方会馆的戏院听戏。
如今地雷已经成功引爆,张勇自然要笑眯眯地向李云天领功,他是从湖口县就跟随李云天的老人,可谓李云天嫡系中的嫡系,故而说话的时候也就显得有些轻松随意。
“本官已经给你们在四方会馆戏院定好了位子,明天你们就好好地在里面休息一下,所有的消费都记在本官的账上。”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他早就预感到张勇等人这次会成功,故而已经做好了安排。
“谢大人!”张勇闻言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忙向李云天拱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