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风雨江南 第三十三章 流言四起(1 / 2)

青云记 林南1 0 字 2021-10-05

 襄阳城,布政使衙门。</p>

郑慈终于等来了朝廷对他的处罚结果。令所有人有些意外的是,被认为肯定要被一落到底脱官返籍的郑慈,竟然还在布政使的位置上坐着。朝廷并没有降他的品级,也没有更换他的职位,只是皇上亲自下旨狠狠骂了一通了事,让他戴罪立功,好好处理灾情。</p>

是雷声大雨点小么?</p>

郑慈暗自苦笑。按照他上任后这一段时间的表现,不但是这官做不成,就是拖出去砍了脑袋,那也没的话说。可朝廷为什么没有动他?别人不知道,郑慈自己心知肚明。不是不罚,也不是天恩浩荡,而是现在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多少还有点用处罢了。</p>

一省大员,不论是扶上来还是削下去,都不是一件能够轻易的事儿。一个人上位还是去位,不过就是一个结果而已,然而作为一省的布政使,上来还是下去便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因为位置不同,所以造成的影响也不同。郑慈虽然上任未久,但时间也不短了,即便不足以对汉南的官吏和百姓有很大的影响力,但若是这个时候把他拿下去,产生的负面效应却是必然会有的,而且可能很大。</p>

郑慈下去,位置不能空着,必然要有一个人要填补上来,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来补这个空缺呢?从外面调,时间上来不及,而且这条路就和林武辞世之后,外调郑慈来是完完全全一个模式的。郑慈现在是这般情况,外调来一个官员,能够比郑慈坐得更好吗?不一定。</p>

那么内迁呢?从本地官员中提拔起来一个?以现在襄阳府的状况,甚至整个汉南一地的状况来看,这也毫无可行性。首先,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汉南一地的官员,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落马了,其中主要的因由就一个:与吴王府有牵连。就这一个原因,或许表面上来看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对于启元帝来说,这个原因已经足够了。这么多官员落马,剩下的人中挑一个出来?谁能扛起这个重任?</p>

其次,此刻汉南官场人人自危,外部环境又是大灾当前,所有人都知道大家伙现在面临着的是个什么情况,有些良心的还在奋力救灾,但剩下的则大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这件事情最后过去了自己不受罚,那就算烧了高香了……</p>

何况,内部提拔起来的人,是不是能镇得住昔日同堂的僚属?是不是有那个能力腾舞长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保证提拔起来的人……和吴王没有牵连……</p>

种种原因,导致朝廷并不是不想把郑慈拿下去治他的罪,而是在目前汉南的状况下,不能,更不应该把他拿下去。只能让他继续坐在布政使的位置上,戴罪立功!</p>

对这样的情形,郑慈没有想到,但是结果出来了,他也是瞬间就明白了。朝廷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罢了,真要是事情过去了,自己还是一样会被找个理由来治罪的。郑慈心知肚明。但即便这样,他也相当满足了。为什么?因为至少自己已经多出来了一样东西:时间!面对这样的大灾,田地荒芜,流民四起,郑慈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时间。粮食不过是解决眼前燃眉之急的东西,而时间,才是能够让这场大变慢慢平息下去的良药。</p>

现在,郑慈知道,自己在一个尴尬的时机下,巧合地赢得了缓冲的时间。</p>

这一次,他要大展拳脚,好好让自己的才能完全发挥出来!</p>

不再有任何犹豫!</p>

…………</p>

世事无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