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收获(1 / 2)

 王敌在忙完《那些年》的后续事宜后,就回了内地。</p>

工作室旗下的唐糖、赵小刀等人已经先去了仙剑剧组,他还得忙碌把工作室升级为公司的事,顺便决定一下公司发展方向。</p>

“公司你打算取什么名字?”穆睿婕抱着一堆资料放到王敌办公桌上。</p>

“我还没想好,你有什么建议?”王敌说着翻了翻那堆资料,“这是什么?”</p>

“投简历的艺人、影视公司相关岗位的人才。”顿了一下,穆睿婕继续道,“就叫瓷王怎么样?”</p>

不怎么样,整得我这儿跟产瓷的窑子似的。</p>

王敌撇撇嘴:“瓷王就算了吧,取个跟影视方面沾边的名字,另外,公司员工招收你自己拿主意就行,艺人的话,暂时不用着急,我有时间再慢慢挑选,反正我们自己的制作部门还没搭成呢!”</p>

“那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呢,你有什么想法?”穆睿婕又问。</p>

“大的方向还是影视剧音乐都要有,涉及到的创作、技术、制作、发行、宣传等相关部分也要有,院线的话暂时不考虑,视频网站可以试着自己或者和其他平台合作开发……”</p>

王敌把自己暂时能想到的都和穆睿婕说了,穆睿婕也在一旁时不时插嘴补充。</p>

随着《那些年》的大获成功,工作室升级为公司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几乎不会存在任何阻碍。</p>

要知道,《那些年》一部电影,光是票房分成的净收入,都在一个亿以上!</p>

这是什么概念?</p>

去年内地的影视公司龙头——华艺,一年的盈利都不到五千万!其中,王敌的首专还贡献了大部分。</p>

今年,在没了王敌的情况下,华艺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能否扭亏为盈,可以说全押宝在贺岁档上映的集结号身上了。</p>

龙头老大尚且如此,其他影视公司就更别说了,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状态,靠着国家扶持才半死不活地撑着,一旦失去国家支持,恐怕至少一半以上的影视公司都将直接破产倒闭。</p>

现在有一家盈利这么强,前景这么光明的影视公司即将成立,自然是业内和国家都希望看到的。</p>

当然,有竞争关系的同行除外。</p>

这也算《那些年》除票房外带来的无形影响,声望、名气、关注度等都得到了极大提高。</p>

在这段时间,工作室的人也帮他好好总结了一下《那些年》带了的收获。</p>

首先是收益,内地三点四个亿,香江五千多万,工作室能从中直接分到一点三个亿左右,扣除各种成本,也至少还有一点一个亿的净利润!</p>

这还没算上各种版权和影碟的收入。</p>

工作室旗下的艺人因为这部剧走红之后也接到了不少广告代言和剧本,也为公司创造了至少数百万的收入。</p>

另外,除了钱,《那些年》还留下了一系列的夸张记录:</p>

在内地拿下三点四亿票房,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p>

使老板成了单部影片票房最高的导演和主角;</p>

刷新单天票房记录、首周票房记录、单周票房记录;</p>

使老板成了单天、单周、首周票房最高的导演和主角;</p>

刷新最快破亿、破两亿、破三亿记录;</p>

使老板成了最快破亿、破两亿、破三亿的导演和主演;</p>

使老板成了最年轻地破亿、破两亿、破三亿的导演和男主;</p>

刷新观影人次记录;</p>

使老板成了单部影片观影人次最多的导演和主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