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线更远,但补给线远离安息主力更安全,且攻击的是安息增援线的最远端楼兰,其驻军也只有一万。</p>
王贲冷静思考一番后,“殿下所言甚是。”“我等应先取楼兰而非姑师,甚至取楼兰之后不取姑师也未尝不可安息之所以驻楼兰及姑师两地守之,是为阻我大军进入西域。”</p>
“而一旦我军已取楼兰,安息驻守姑师并失去意义,于是安息亦只能弃城而走。”</p>
王贲这话说的对。</p>
尤其楼兰一战后,安息知道秦军有高爆弹能硬生生将那土城轰塌……那只擅机动作战而不擅守城的安息还守在姑师做什么呢?等死吗?</p>
此战歼灭的安息或许不多,但却能轻松挫败安息的阴谋便能以极小的代价解救西域两个大国……姑师及楼兰在西域已经算大国了,尤其姑师,西域三十六国里比它大的就只有印度</p>
不过印度其实并不算在西域三十六国内,因为在汉朝时印度已西迁至海山城在西域之外了。</p>
那么这一仗下来,对西域三十六国造成的影响又会是什么?</p>
对安息的影响又是如何?</p>
再加高爆弹的威摄……西域各国就该知道这地头谁才是老大了吧!</p>
分析到这,李信也就没话说了,当下就一致同意从南线进攻。</p>
准备的时间整整用了十余天。</p>
而且兵力还是一减再减这主要由于赢丹等人对沙漠行军没经验所以才估算错误。</p>
若是要往楼兰派出三万大军,那需要携带多少粮食和饮水?</p>
另外还有箭矢、高爆弹、弹药……这些需要多少骆驼才行?</p>
带着马匹上路,那需要带多少草料和饮水?</p>
这些不算不知道,详细跟韩信算了下才发现进攻姑师根本就不现实……只怕将印度所有的骆驼都征集了也不够三万人行军使用。</p>
幸运的是定下的方略就是进攻楼兰。</p>
于是秦军就将兵力锐减至一万一千,多出来的一千是熟悉地形的蒲类骑军。</p>
再从印度征集了两千匹骆驼才算准备妥当。即便如此,秦军此行还是轻装简从将许多可有可无的装备撤掉。</p>
</p>
比如原本枪兵、刀盾兵都随身带着一张弓及几个箭壶,现在一律取消,全部改成干粮和水。</p>
除侦骑外,骑兵全都下马步行,马背上驼的就是一个个装满水的水袋。</p>
这么做一是考虑到初期不太可能遭遇安息骑兵。</p>
且即便遭遇安息骑兵也有准备,骑兵一旦收到侦骑的示警,只需将马背上的水袋一松将其翻在地上,然后就可以上马作战了。</p>
另一方面,战马部队最先消耗的就是战马驮运的物资,于是用不了多久战马就会“解放”出来。</p>
干粮主要是在印度被称作“馕”的东西,秦人称其为“胡饼”,也就是胡人所制的饼之意。</p>
胡饼应该说在沙漠及缺水的戈壁长途远行时最好、最方便的食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