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桃花源(2 / 2)

天汉之国 安化军 0 字 3个月前

王忠道:“哪一个是五柳先生?却没听说过。”

王宵猎笑道:“没有读过也无妨,闲时我读来你听。陶渊明这个人,生于东晋,是个文人。开始也是做官的,后来辞职归隐,种田为生。《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的一篇小文。说是一个渔人,偶然迷失路途,到了一个地方。那地方没有官府,土地平旷,田地肥沃,桑麻尽有。众人请他饮酒,说是秦末乱世,这些人逃到这里来,再没有出去过。渔人出去之后,告诉官府,却再也找不到路途了。”

王忠似懂非懂,“哦”了一声。

王宵猎道:“皇城西边,土地肥沃。只是百姓逃亡,闲田很多,有些可惜了。我欲把那里圈起来,请治下州县的百姓前来。一边开垦田地,一边在这里生活。不指望能收多少粮食,最重要的,是让官员知道民间疾苦。不要做了几年官,连百姓怎么过日子都忘了。以桃花源为名,算是纪念五柳先生,让后人不要忘记这乱世。”

王忠道:“只要是种田,我都能做。”

王宵猎笑着点头:“就是种田。阿爹必然做得好。”

建一处桃花源,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高级官员不要与百姓的生活脱离得太远。再一个,这些百姓都是从州县招来,也可以知晓下面民情。为处桃花源,主要是与反映民情的官员对接,与以前的官府衙门关系倒不大。

王忠当然不了解这些,他也不关心。王宵猎需要的,只是一个信得过的老农而已。

夜渐渐深了,几人都有些酒意,发话放肆了许多。

王宵猎缩在椅子里,看着几个人纵情欢笑,自己很少说话。

这些是最早随在身边的老人,与王宵猎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他们不适合战争,早早地退出了军队。

王宵猎怎么能忘记这些老人呢?没有他们,自己哪有今天?不过这是自己的感情,无关公事,王宵猎不会因为私情就给他们什么官位。有的人早早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比如杨审。有的人则试来试去,比如余欢。让他带兵不行,做官也不行,终于找到措置营田这个适合的职位。有的人则什么也干不成,比如王忠。时间久了,终于找到一个管理桃花源的职位,用他正合适。

公与私之间,很多时候无法分得一清二楚。大的方面可以管起来,小的方面就只能看个人了。不管对自己,还是对手下的人,王宵猎的原则是干活就应该有报酬,有待遇,不能够让人家白干。但是除了待遇和报酬,官员不能向公家的钱财和事务伸手。如若不然,必被严惩。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其难也。功与过,公与私,有时候纠缠在一起,能够分得清做得对的人有几个?有的时候,只能是难得糊涂。在大事上面坚持原则,但在一些细小问题上,不要分得太清。说是公私分明,其实哪里能分明?注重大节,不要计较小事。

王宵猎有一个原则。在自己手下,绝不允许有功劳的人被各种挑刺,结果得不到赏赐。有功者必赏,哪怕是王宵猎很讨厌的人,也必须要赏。也不允许犯了过错,因为这个人看重,那个人看好,或者这个人的亲戚,那个人的什么朋友,而逃避惩罚。哪怕是自己的亲友,也是一样。

官场上面,不允许能做事、敢做事的人像瘟神一样,谁都不喜欢。不能做事,但会做人的青云直上。到了最后提拔上来的都是不能做事的,能做事的只能僚。如果这样,最重要的不是哪一个人可惜了,或者哪个人运气好,而是会带坏官场风气,神仙也难救。

要做到这些,王宵猎需要极大地克制。不管什么事情,不以自己的喜怒影响公务。还需要有清醒的头脑,不管什么事情不能走极端。哪怕是同样的事情,有的时候这样处理,有的时候那样处理,这是正常的。既不能因为人而坏了制度,也不能因为制度而害了人。其间度的拿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只有先从自己做起,王宵猎才能要求别人。如果自己不克制,哪怕手下的人听话,也不是真地听。一个领导者不只是要让手下听话,而是要让他们主动地做自己要求的事。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天汉之国更新,第571章 桃花源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