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消灭护国军的炮兵,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难题。”石祥祯分析道,“首先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这个地点既要符合护国军截断林丞相所部的战略目标,又要能够满足埋伏大量伏兵而不被护国军发觉。”</p>
李世贤道:“让国宗爷这么一说,末将倒真想起这么一个地方来!在东至往北有座不大的山,叫做桥山,末将曾在桥山一带驻军屯田,无意中发现山中藏有一条隧洞,十分幽深宽阔,在里面藏上三五万人马根本没什么问题,据附近的年长樵夫说,这洞叫藏军洞,元末时期,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曾在此埋伏数万大军,趁元军主力和明军元帅徐达激战正酣时突然从背兵杀出,元军遂大败。”</p>
</p>
石祥祯道:“合适的地点有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护国军引至桥山附近,并且还得设法让护国军的炮阵就修在藏军洞的出口附近!”</p>
李世贤道:“要把护国军吸引至桥山附近并不困难,桥山本是我军储藏军粮的秘密要塞,现在只需要将之暴露给护国军的侦骑,并且让运粮队大举进出,造成繁忙的假象!护国军必然会上当,他们既然要截断林丞相所部的补给线,肯定会尽全力夺取桥山要塞。倒是保证护国军的炮阵会修在藏军洞出口附近怕是有些困难。”</p>
石祥祯问道:“桥山的地形怎样?”</p>
“桥山名为一山,实则一分为二,主峰居东侧,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我军要塞即修在主峰之上!侧峰居西侧,山势较缓,与主峰四周地势都比较平坦,利于大军展开机动!藏军洞就藏于两峰地下,从主峰贯通侧峰,一侧入口在主峰峰腰的深涧之中,一侧入口在侧峰西方之深沟之下。”</p>
石祥祯沉思片刻,忽然长笑道:“真乃天助我也,看来圣军此战必胜无疑!据本王所知,护国军凡修炮阵,必择地势较处!你们想,桥山主峰已被圣军所占,护国军要进攻我要塞,只能选择以侧峰为炮阵,而其步兵主力必然会在侧峰正对主峰的东面展开,如此一来,我圣军伏兵从深沟出口杀出,即可直取其炮阵防备空虚的后背,护国军炮兵焉能不灭?”</p>
特地从苏南率两万精兵前来支援西线战事的德王江海洋赞道:“这个想法站得住脚,自古以来打击敌军士气的最佳手段就是夺取敌军的粮草!不过,要让护国军上当,我军还需要派出大军驻守桥山,摆出死守此地的气势。”</p>
李世贤接着说道:“英王殿下说,和护国军交战,胜败的关键在于其炮兵!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并沉重地打击护国军的士气,用来对付其炮兵的伏兵应是最精锐的军队,并且数量不宜少,至少需要三万人!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一举解决掉护国军炮兵!否则,拖的时间越久,其炮兵对我军的杀伤就越严重。”</p>
石祥祯满意地拍拍手,赞道:“很好,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已经出台了!这一战不打则罢,要打就打大的,我们要做好迎击护国军倾巢来犯的准备,把这一战当成决定两军生死存亡的决战来打!除了留下必要的兵力守卫安庆之外,其余各部悉数开赴桥山。”</p>
李世贤、江海洋、石凤魁等人都神色振奋地看着石祥祯,知道他要下作战命令了。</p>
“本王命令,李世贤率精兵三万埋伏于藏军洞,可于洞中举火为号,火亮即从洞中杀出!”</p>
“江海洋率精兵四万驻守桥山要塞,分兵把守四处要道,将这场大戏演大演足!”</p>
“石凤魁,命你率粮队昼夜不停进出桥山大寨,造成繁忙运输的假象,记住,车上要装满泥土碎石,不能跑空车!”</p>
分派停当,众将均领命前去准备。</p>
****</p>
潘岳满脸疑惑地打量着眼前这五架黑乎乎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枪,但又和步枪截然不同,枪管要比步枪的粗长许多,而且其中间部份构造看起来也远比步枪要复杂得多!不过那根通过枪体中部的带子,看起来很是触目惊心,居然是一颗颗的子弹串连而成……</p>
“军长,这是什么鸟玩意?”潘岳看得满头雾水,忍不住问道,“干什么用的?”</p>
蒙虎对这玩意其实也是一知半解,但在潘岳面前俨然是个行家,解释道:“这鸟玩意叫机枪,是科技司刚刚发明出来的新武器,听说威力很强,一分钟能够射完400发子弹!也就是说,相当于两个排的士兵集中射击的威力。”</p>
潘岳把脑袋摇头像拨浪鼓,笑道:“军长吹吧你,这玩意能顶得上两个排?那十几架这玩意岂不是顶得上一个步兵团了?打死我也不相信,这绝不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