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娇俏小公主(1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0 字 2021-08-02

 “哼,你想让我死,那咱们看看谁先死!”

当王安得知李太后离开乾清宫时对他的那番告诫后,双目顿时闪过一道凶光,阴沉沉地低语了lā

王安知道李太后心中对他有着很深的怨念,两人之间的这个梁子很显然已经无法解开,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由于做贼心虚,王安对李太后的那番告诫十分敏感,认为李太后以后不会放过他,这使得他心中感到非常惶恐。

虽然李太后现在失了势,但她毕竟是大明的太后,而且曾经养育了朱由校一年,双方之间怎可能没有一点儿母子之情?

这可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再怎么说朱由校和李太后也是一家人,而王安只不过是个奴才而已,与朱由校的关系并不算密切,万一哪一天朱由校和李太后重修母子之情,那么他将遭受灭顶之灾。

李太后不会想到,她的这一番肺腑之言会带来一场性命攸关的灾难,不过命运也随之迎来了转机。

其实,李太后的那番告诫确实是在警醒王安,虽然她痛恨王安但是却不希望大明朝局不稳。

在李太后看来,王安并没有意识到其已经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过错,既然连她都能意识到王安与东林党勾结,那么天启皇帝又如何不知道他所干的好事?难道紫禁城的宫禁就真的如此不堪?

王安更没有意识到,万历朝的冯保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显而易见,无论以任何名义想要绕开皇帝而凌驾于君权之上的行为都会招来灭顶之灾。

张居正可谓是大明的一代名臣,可结局却异常悲惨,究其原因就是越过了红线,与冯保联手架空了年轻的万历皇帝,触动了万历皇帝的君权。

当然了,后世的文人自然不会说张居正凌驾于皇权之上,只会说他当内阁辅之时立下了多少功绩,而他之所以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是因为小人作祟,以及对万历皇帝过于严格而使得万历皇帝怀恨在心。

这种说法看起来冠冕堂皇,实则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古代封建社会是君为臣纲,万历皇帝即便年龄再小也是天子。

张居正先是臣子而后才是辅臣,可他却对万历皇帝乎寻常的严格,甚至呵斥和惩戒,哪里还有臣子的本份?

毕竟,万历皇帝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那种“不打不成才”的理论如果用到他的身上的话与谋逆何异?能这样对皇帝的臣子不是权臣又是什么?

从明太祖废除宰相开始,注定了在大明当权臣的结局是悲惨的,这也是为何有了内阁和司礼监的原因。

明朝的皇帝对政权的态度采取的是分权治国,优待文士,这也才有了文人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出了众多的名臣。

明朝的官员可以抗旨甚至顶撞皇帝,但通常都安然无恙,可如果换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清朝,恐怕早就被砍了脑袋。

别人或许不清楚朱由校,但李皇后可谓是看着朱由校长大的,知道朱由校自幼聪颖,否则不会得到万历皇帝的喜爱直接被立为皇太孙。

如果说瑕疵的话朱由校当然也有,与别的皇帝不同他喜欢木器,毕竟皇帝也有七情六欲,这也成为了后世之人攻击他的罪证,蔑称其为“木匠皇帝”。

不过,朱由校虽然喜爱木器但还没有到痴迷的程度,试问天下间有谁没有自己的小爱好?

经历最初的惊愕后,朱由校肯定能想到闯宫事件并不简单,一系列的巧合都表明这是内侍和外臣里应外合的结果。

因此,王安以后的表现就至关重要,要是他能为朱由校忠心耿耿地办事,那么朱由校会网开一面不计较他在闯宫案时的罪责,可如果王安不知好歹想要效仿冯保,那可就是自取灭亡了。

登基大典结束时已经是下午,年轻的天启皇帝在众臣的簇拥下去了清宁宫,接受文武重臣的朝拜。

虽然李太后已经离开了乾清宫,但天启帝并没有住进乾清宫而是准备在清宁宫里住上几日。

天启皇帝本无意让李太后去哕鸾宫,可由于以东林党为的文官集团的反对,他一时间也没有更好地安置李太后的去处,故而心中倍感歉意,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没有逼迫李太后离开乾清宫的意思。

“大人,我们抓到一个冒充内侍的女孩,她自称是乐安公主,认识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