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兵败的消息(2 / 2)

长歌落日圆 卜荣云 0 字 2021-08-01

赵恒面露难色,看着别的大臣,但是,没有人出来说话。赵恒沉吟不语。

太尉高琼说:“皇上不要迟疑,大军已经上路了,皇上再若迟疑,军心就散了。”

王显说:“是啊,皇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赵恒说:“契丹人如此势大,诸位还是谨慎些好,不是说三思而后行吗?”

寇准说:“皇上,您已不是三思了,而是七思八思了,光朝堂会议就讨论了七八次了,定下来亲征计划,怎么还在犹豫呢?”

赵恒无言以对,看着王继英。

王继英说:“皇上,寇大人说得对,不能再犹豫了,急速北上,保住大名府要紧。”

赵恒说:“王超、傅潜在哪里?”

寇准迟疑了一下说:“王超兵马已出定州正在往大名府赶来。”

赵恒说:“先前不是说,路上的桥梁毁坏了,大军被阻,来不了了?”

高琼说:“那是王超的借口,大军出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哪能被一座小河阻挡?”

王旦说:“太尉说的是,王超分明是畏惧,不敢前来。”

寇准说:“现在,桥梁已经修好了,镇定之军就在路上。”

赵恒又问:“傅潜呢?傅潜在哪里?”

寇准沉默了,脸上气愤不堪。

王继英说:“傅潜没有出兵,只派出了范廷召率领八千人马增援大名府。”

赵恒吃惊道:“什么?只派了八千人?他手下可是有八万精锐呀。”

“是呀,八万精锐避战不出,只派八千人增援,这太过分了。”众人无不愤慨。

“这是国家的军队,不是他个人的军队,他怎能这样?用八万做自己的保镖,简直是罪大恶极。”

“我可听说他手下的人都是血性之人,上了战场都是拼命不怕死的主。”

王继英说:“是的,大家说的没错,傅潜手下的军士都是很好的战士,我在高阳关时,就有他手下溃散的士兵逃到高阳关,打仗真的没话说。他们自己打造铁锤,铁挝,上阵以一当十,勇猛无比。”

高琼叹道:“这样的军士不用,真是可惜。”

王继英又说:“我还听说,这些军士向他请战,但他就是不允,士卒就骂他,在他的衙门前挂着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他竟然无动于衷,还找了一个理由,把带头的军士打了一顿,你们说可恨不可恨?”

高琼叫道:“真他妈的可恨,先前范廷召说他胆小畏战,老夫还不信,以为他是跟随太宗皇帝出生入死的老将,不会如此贪生怕死,老夫真是看错人了。”

王继英说:“臣以为还是请皇上下旨,严令傅潜出兵,以解大名府之围。”

群臣附和道:“是呀,皇上,就这么让傅潜作壁上观,契丹人愈发猖狂。”

赵恒说:“朕何尝没有督促他出兵?朕已经派张昭允去了,可是,管用吗?他不就派出了一个八千人的队伍?他们这些将军眼里哪里还有朕?”

高琼大声叫道:“奶奶的,简直是反了,皇上,臣请前去,我倒要看看他傅潜有几个胆违抗皇命?”

寇准说:“这样最好,就请太尉走一趟,督促傅潜出兵,不出兵大人就取代之。皇上以为呢?”

赵恒点头。道:“如此甚好,只是高大人年纪大了,只怕——”

高琼说:“皇上放心,廉颇八十多还上阵破敌,臣才五十多,哪里就老了?”

赵恒说:“好,就请太尉走一趟。”

高琼说:“那臣回去收拾一下东西,立刻就走。”

高琼说罢出了营帐,赵恒便让人写了圣旨,圣旨还未写好,高琼回来了,赵恒问他还有什么事?

高琼说:“臣担心范廷召会出事。”

高琼说完,朝堂上沉默了。

王显说:“是啊,区区八千人马,确实非常危险,又是野战,搞不好会吃亏的。”

赵恒说:“那该怎么办?”

王显说:“希望傅潜会支援他。”

王继英摇头道:“不,傅潜不会支援的,我想,这一定是傅潜被手下将领逼迫得没有办法,才给了范廷召八千人,怎么会去支援呢?”

王显说:“这么说范廷召只能听天由命了。”

王继英说:“万不得已,范廷召可以率军退入瀛州。”

高琼说:“那就请瀛州做好接应。”

赵恒说:“好,朕这就下旨。”

赵恒说完,将写好的圣旨交给高琼,高琼接了,转身去了。

寇准看着高琼离去,回头对赵恒说:“皇上,太尉已经去了,我们也该出发了。”

赵恒看了看群臣,问王旦:“王卿家,黄河怎么样?”

王旦说:“黄河还没有结冰,所有的渡船都积聚在南岸,北岸一艘船也没有,请皇上放心。”

赵恒说:“澶州的城防如何?”

王旦说:“澶州横跨黄河,依河阻险,城池坚固,臣已于不久前又对城池进行了加固修葺,虽不敢说固若金汤,但臣以为不会比高阳关弱。”

赵恒说:“听你这么说,朕就放心了。”

王旦说:“臣回来的时候,太师李大人已经到了澶州了,臣想他已经开始布防了,皇上放心前去,有这么多将士护卫,一定会打败契丹人的。”

赵恒点头说:“朕相信你们。”

寇准说:“那就请陛下动身吧。”

赵恒无奈,只得下令拔寨。时节进入隆冬,朔风呼啸,寒云低垂,队伍刚启程,天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

队伍顶风冒雪前行,走得甚是艰难。没走多远,赵恒便下令安营扎寨。

寇准连忙来见赵恒,问他为什么不走了?

赵恒说:“天气太恶劣了,这么大的风雪,将士们怎么受得了?还是等风雪小了再走吧。”

寇准看了看赵恒,不能再说什么,出了营帐,仰天叹息。

寇准离开不久,赵恒立即让王应昌把王继英找来。对王继英说:“王卿家,继忠有信来没有”

王继英摇头道:“还没有?怎么?皇上还是想议和?”

赵恒说:“朕觉得能够谈判解决的问题,何必要流血死人呢?”

王继英说:“皇上真是仁慈之君,这是社稷之福,天下之福呀。”

赵恒说:“朕这么做可能会遭到一些人反对,后世或许还有人唾骂朕,说朕贪生怕死,不被人理解。”

王继英说:“只要造福于人民,臣想人民会感激陛下的。”

赵恒叹息了一声,又说:“你与继忠联系了没有?”

王继英说:“一直没有得到旨意,臣不敢自专,不过,陛下不是刚给李延渥下了旨意,臣想何不顺便让信使给继忠带一封信,转达皇上的意思。”

赵恒说:‘可以啊,信使出发没有?’

王继英说:“还没有,不过,他今夜就走。”

赵恒看了看天色,说:“晚上走?”

王继英说:“他喜欢晚上走。”

赵恒说:“真是一个怪人,那就让他给王继忠带一封信吧。”

赵恒说罢,亲手写了一封信,交给王继英。

王继英拿着书信,找到燕云,对他说:“有两封信请你帮忙送一下,这是给瀛州李将军的;这是皇上写给王继忠的,你务必想办法找到王继忠,亲手把信交给他。”

燕云说:“王继忠?哪个王继忠,是大人的弟弟吗?”

王继英点头道:“对,现在是契丹上将军,你一定要把信交给他。”

燕云问:“皇上为什么要给他写信?”

王继英说:“皇上不想看到更多人死亡。”

“哦——好,我一会儿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