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一、求和(1 / 2)

长歌落日圆 卜荣云 0 字 2021-08-01

 长歌落日圆一百五十一、求和萧绰是八月中接到韩德昌的奏折的,此时离韩德昌前往南京仅仅过去了一个月。整整一个月韩德昌就来了一副奏折,萧绰心里甚是不快。打开奏折,更是吃了一惊,奏折写到:

臣德昌言:臣近奉懿旨,辅佐元戎,南征僭宋,深入敌境,奋武扬威,克城掳敌,强虏震惧。然敌寇生性凶顽,据金城之固以抗天兵,引湖河之水以阻铁蹄。坚壁清野以断我草谷之获,游击转移以困我军士之力。未攻城军已疲,未立功而望归。是以兵疲将乏,徘徊于坚城之下,进退于湖泽之间。疲于奔命,人马俱困,实难克功。

德昌愚钝,虽有披坚执锐之志,披肝沥胆之心,无奈智短才疏,有负圣望,以致兵阻瀛州城下,士卒死伤甚多,粮草,辎重难以为继,且士气低落,实难再战,故未请懿旨,班师回国。擅专之罪,坐待圣裁。

萧绰没想到这次试探竟是这样的结局,不仅损伤了自己,反而让宋军增加了信心。这个萧挞凛是怎么搞的?难道他朕不是一个帅才?

随即,萧绰开始担心韩德昌起来,他毕竟已经六十多岁了,能不能受得了战场上的辛苦?他的奏折里没有一个字提到自己的情况,从信中可以看出他已上了前线,并且仗打得很艰苦,像这样的苦战是最让人煎熬的,真不该让他与萧挞凛一起到南京去。

接到韩德昌的奏折不久,皇上的信使也来了。萧绰看了皇上的来信,大惊失色。他真的上了前线,还被宋军包围了,险些不能脱身,这个萧挞凛是怎么搞的?萧绰看了胆战心惊,怒火冲天。幸亏萧挞凛不在眼前,若在跟前,她一定会拿刀劈了他。这个萧挞凛真是太莽撞了,怎么这样打仗呢?差一点要了韩德昌的命。

也不知道韩德昌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受伤,信中说他身体安好,可是这是真的吗?一场几乎全军覆灭的战争,上百亲兵丧命,他怎能没有一点损伤,可能是强忍着不愿说罢了。对,一定是这样,他一向就是这样,有苦藏在心里,有痛强忍着。

萧绰把信使叫来问了,信使说大丞相看起来没有受伤,只是精神不够好。

“精神不好?”萧绰瞪大眼睛,说,“那一定是受伤了。”

信使仍旧摇头说没看到大丞相受伤。

萧绰听了还是不信,如掉进冰窟里了,挥手让信使走了,不一会儿,她又全身燥热不堪,汗水浸透了衣衫。如此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弄得她坐立不安,恨不得立即飞到南京去。

次日,上朝时,她把发兵去南京的事说了。兵部却说,大军还未集结完成。萧绰不禁对兵部侍郎狠狠地发了一顿脾气。接着,又为粮草,辎重而大发雷霆,因为预备的牛肉干,运往南京时,淋了雨,受了潮,不得不拿出来晾晒,烘烤,因此,也耽误了行程。

“像你们这样,我南京十几万将士都要饿死,去把押运的人都给朕杀了。”

朝堂的人都面面相觑,怎么看皇太后今天都有些不对劲,皇太后今天怎么了?她从来没有因为粮草损失杀过人呀,而且,总是说粮草转运途中难免有些损失,算不了什么,能及时运到就好,就是不能及时运到,只要不让将士们挨饿就行了。可是,今天为了一点牛肉干而要杀人,真让人想不通。

回到延寿宫,嫔妃们都要过来请安,萧绰心烦意乱,让他们都回去了。直到进晚膳的时候,才让奴婢们把萧匹敌,燕哥接过来,一起吃了晚饭。吃罢晚饭,就让奴婢把他们送回去了。

萧绰觉得必须立刻就去南京,必须马上南征,可是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说出征的时候尚早,只有等到秋收之后,再南征才能占据天时和地利。因为那时候,农民已经把稻子收割了,则顺安寨以东直至海边数百里的地方,都没有水田阻行,一望无际的地面任由我们骏马驰骋,不用担心稻田有埋伏。而且,等秋收之后,又方便我军打草谷,解决粮草问题。还有,我军不耐酷热,而耐寒冷,秋后南征更加有利于我。

萧绰焉有不懂,只是实在放心不下韩德昌,一刻不看到他,就担心,仿佛看到他伤痕累累。

过了两日,信使又送来皇上的信笺,心中没有说到韩德昌,而是报告宋国派使者来了,要与契丹议和,请示萧绰怎么办?

宋人这时候议和,分明是挟战胜之威,前来要挟。不过,他们既然有议和之举,就有议和之心,先接待他们,看看他们怎么说。

萧绰写了回信,叫来信使,又问大丞相近来如何?

信使说:“大丞相现在精神好多了,前天还去了延芳淀钓鱼。”

萧绰哼了一声,说:“他还有心思钓鱼?”

信使说:“不是大丞相自己要去的,是皇上见大丞相精神苦闷,就让他去延芳淀散散心。”

萧绰说:“是吗?他玩得开心不开心?”

信使说:“开心,回来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钓了十几条大鱼,送到宫里,御厨炖了,皇上都说好吃得很。”

萧绰说:“延芳淀的鱼确实很好吃。”

信使连忙附和道:“是的,那天皇上摆了鱼头宴,宴请在南京的大臣们,大臣们都说好吃。”

萧绰发现自己有点话多,便把书信交给信使,让他立即回去,并再三叮嘱要王继忠接待宋国的使者。

信使把萧绰的回信交给耶律隆绪,耶律隆绪看罢信,递给韩德昌。

韩德昌说:“太后所言甚是,先稳住宋国使者,摸一摸宋国打什么主意再说。”

耶律隆绪说:“那好,就让王继忠去接待宋国使者。”

枢密直学士高正说:“不可。”

耶律隆绪问:‘有何不可?’

高正说:“臣闻宋国使者乃王继忠乡党,同是开封人,况宋主乃王继忠的旧主,若是让王继忠接待宋使,难免会有私情。”

耶律善補说:“是呀,万一王继忠不为契丹说话怎么办?”

萧挞凛说:“最主要的,如果王继忠透露了我军消息那就不好了。”

韩德昌说:“王继忠不会出卖契丹,更不会出卖太后,太后信任他。先前他也曾接待过宋使,不曾做对契丹不利之事,我相信这回也不会做不利契丹的事。”

耶律隆绪说:“朕也信任王继忠。”

于是,宣王继忠来见,听说让他接待宋使,王继忠连忙摇头,表示不能胜任。

耶律隆绪把手中的信笺递给王继忠,说:“你看看,这是太后亲自点的名,你不要推辞了。”

王继忠看了看书信,说:“臣感谢太后对臣的信任,可是太后不知道臣与宋使的关系,所以才令臣接待宋使。”

韩德昌说:“你与宋使是什么关系?”

王继忠说:“前来议和的宋国主使名叫何承矩,也是开封人,与先父甚好,也是臣的授业恩师,有恩与臣,因此臣不能接待他。”

耶律隆绪说:“是不好意思见到他?”

王继忠说:“不是,臣怕耽误了国家大事,辜负了皇太后、皇上的信任,毕竟臣与使者有这么一层关系,不好与他交涉。”

耶律隆绪笑道:“若只是因为这个,你尽管放心,不管你与他谈得怎么样,朕都不会怪罪你。”

王继忠说:“既然皇上这么信任我,我没有不奉命的道理,不过我请皇上再派两个人与臣一起接待宋国使者。”

耶律隆绪说:“你想要谁与你与你一起去?”

王继忠说:“枢密直学士高正,西上閤门使丁振。”

耶律隆绪说:“好,就让他俩与你一起接见宋国使者。”

王继忠谢了。

韩德昌说:“上将军,我想听听你对这次何谈抱有多大的希望?”

王继忠摇头说:“属下不抱希望。”

萧挞凛大声说:“不抱希望跟他谈个球?打过去算了。”

耶律隆绪看了萧挞凛一眼,萧挞凛立刻不做声了,毕竟是吃了败仗,说话都没有底气了。

王继忠说:“宋使这回是乘胜而来,要价必然很高,我们断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和谈一定不会达成。”

耶律磨鲁古说:“那干嘛跟他费那么多口舌?”

萧挞凛说:“是呀,磨磨唧唧,真他妈的不爽快。”

耶律善補说:“太师莫急,先听听宋人怎么说再说,谈不拢,再打仗也不迟。”

萧挞凛急于复仇,想挽回面子,听说要和谈,心里老大不愿意。耶律隆绪见他不高兴,也不高兴起来。他对萧挞凛这次贸然进攻瀛州,很是不满,只是萧挞凛一向忠心耿耿,劳苦功高,皇太后又信任他,才没有责怪他,只是好言劝慰,希望他不要想不开,做出鲁莽之事。

当下,耶律隆绪说:“诸位都回去吧,大丞相和武卫上将军留下来,谈谈和谈之事。”

等人走后,耶律隆绪说:“继忠兄,说说你对和谈的看法。”

王继忠说:“臣想先听听皇上对和谈有什么要求,才能谈臣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