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到底不如京里安生,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士绅豪强,虞幼窈就点头:“就依温管家的意思办。”
温管家笑着点头:“另外,郡主初来乍到,宅子里人手不足,恐委屈了郡主,我今儿带了一批人手过来,在武穆王府调教了规矩,用起来也方便,郡主不妨先用着,等安顿下来了,再挑选合适奴仆?”
从京里,辗转到了襄平,虞幼窈跟前伺候的人,都是当初在窕玉院,虞老夫人安排的。
大部分都是家生子,有世代伺候的情分。
如柳儿、夏桃这样签了死契,她也明确表示过,不想跟着一起,可以无偿拿回身契,却坚定不移地要伺候在则也有少些。
虞园比谢府还要大一些,虽然只三进,可占地却足有三四亩大(一亩约666平方米,约2000平方米),需要不少下人。
温管家想得周全,既然早做了准备,那么这批人,肯定都是值得信任。
虞幼窈没必要推辞:“有劳温管事了。”
温管事连忙拿了名册,交给虞幼窈。
虞幼窈仔细瞧了名册之后,就不得不感慨,温管事当真是滴水不漏,名册上详细写明了,这些奴仆的具体情况。
人手该怎么安排,由虞园自己拿捏。
而名册上的实际人数,只保证了虞园的基础运作,想要更完善人手,就需要虞园另行寻了牙行,挑选合适的人,自己调教。
而且,虞幼窈还在名册上看到了一些熟悉的人,是早前在青渠院伺候过的。
其中有吕嬷嬷。
虞幼窈稍一想,就明白了温管家的苦心。
从前她居一小院,院里头三房人,外加跟前伺候的,也就紧够了。
虞园到底大些,三房人管一整个大宅,就有些捉襟见肘,吕嬷嬷与她相熟,不仅能帮她讯速地熟悉襄平,融入襄平的生活,还能帮忙管着宅中事宜,怎么也比自个儿到外头去寻人,更妥当一些。
温管家见虞幼窈没有异议,又取了一个盒子:“人都是殿下命我调教,调教时也都讲明了,是要送到虞园伺候郡主,他们的身契都在这里,郡主既然接下来了,往后他们就是虞园的人,便听从郡主的调谴。”
身契在哪里,下人们效忠的对象就是谁,也是进一步表明了,自己没有插手,虞园内宅的立场。
温管家行事坦荡,虞幼窈自然没什么不满,此事就这么敲定下来。
温管家不还带了不少襄平城的特产,以及金贵的药材香料,临走前道:“虞园与武穆王府,只隔了一道街,中间有近道穿行,最多两刻钟就能到,郡主有空了,一定要来王府玩。”
虞幼窈点头应下。
孙伯犹不死心:“我刚才说的话,你记得要好好考虑,什么时候改变主意了,就来药学堂寻我……”
虞幼窈一脸无奈地送走了孙伯和温管事,回头将花名册拿给了许姑姑:“外院的一应事宜,就交给吕嬷嬷来安排,内院的事,从前窕玉院是如何安排的,现在一切照旧,我房里的事,就有劳姑姑多上些心,其余的交给冬梅来安排。”
这是将外院的管家大权交给了吕嬷嬷。
外院虽然重要,但虞幼窈身边的三房人,都是跟前亲近的人,放谁到外院去都不合适,吕嬷嬷从前就负责打点青渠院上下,与他们相熟,能力自是不必说,这样安排人人都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