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发现。这意味着,从现代科学诞生以来,人们对于太阳系,或者说恒星系的演化理论几乎被全部推翻。
从来没有过一个理论容许在奥尔特云这样的太阳系边缘存在如此之多的质量。
要知道,如此之多的质量,已经超过了整个内太阳系除太阳之外的质量总和,相当于太阳质量的二百分之一左右。这必然意味着以往人类有关恒星系演化的理论存在重大疏漏。
但这还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情是,对于奥尔特云存在如此之多质量的预言,竟然不是依靠某一个理论体系才提出的,而是,而是它竟然是以许正华对于强人择原理的推演才提出来的。
这是通过逻辑推测得出的预言,而不是理论计算。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所有人心中俱都清楚。
那便是,强人择原理——也即这个宇宙是为人类或者类似人类这种智慧生命而生的理论——即便没有完全得到验证,也至少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佐证。这个原理不再只是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谈资,而是真正具备了进入人们视野的资格。
无论下一步究竟要如何决策,都不得不将它纳入到考虑范围了。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到此为止。在奥尔特云质量远超人们预期,足以胜任充当恒星际远航的中途“加油站”的事情被证实之后,许正华随之又基于强人择原理,提出了下一个预言。
长久以来,在人类可以较大规模的合成反物质,并利用它充当能量来源之后,便始终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这个问题便是反物质的衰变特性。
反物质被合成之后,很显然是需要暂时储存的。而它又不能与正物质接触,所以,存放它的容器,内部必然是高度真空的,且只能通过磁场将其约束在容器中间,以避免它与正物质相互湮灭。
在这一方面,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较好的完成。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真空其实并不是完全的空无一物。量子涨落导致随时都可能有虚粒子对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而一旦虚粒子对之中无论质量为正为负的粒子与反物质接触到了,就必然会相互湮灭。正质量粒子的湮灭在释放能量的同时,导致反物质质量的降低,负质量的粒子则直接导致质量降低。从整体来看,就像是反物质在不断的“衰变”,自发性的转变成正物质一样。
如果不加以应对,一块质量为一千克的反物质,在高度真空的环境之下,大约两年左右,就会完全衰变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找到了两种办法。一是尽可能缩小单个存储器之中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减缓它衰变的速度,二则是依靠一种被称之为“超磁场”的技术,阻挡虚粒子对与反物质的接触。
所有人心中俱都十分清楚,反物质是支撑星际时代的动力来源——因为只有反物质才能胜任星际时代巨量的能量消耗,称它为星际时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丝毫不为过。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解决反物质衰变问题的技术,拥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那么星际时代可能就不会到来。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方法之中,第一种,也即尽可能缩小单个存储器之中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方案,其受到的限制太大,不具备经济性。
原因很简单。每一个存储反物质的容器都必须具备那一整套系统,体积不可能太小。单个存储器存储的反物质质量越低,需要的存储器数量就越多,这很显然会占据未来时代,恒星际飞船内大量的空间,且显著增加其质量,甚至于抵消掉反物质能源的优势。
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只剩下了第二个,也即“超磁场”技术。
而超磁场技术的工程应用,需要大量的某种被称之为“超铁”的复杂金属化合物。并且,在理论覆盖范围内,人们无法找到这种材料的替代物。
于是,开启恒星际航行时代的真正瓶颈,变成了“超铁”这种复杂金属化合物的获取能力。
而人类尚且不具备大规模合成这种复杂化合物的能力。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法掌握这项技术。
幸运的是,星际环境可以天然形成这种化合物。不幸的是,其数量极为稀少,基本只存在于远离太阳的遥远小行星、彗星,甚至于星际尘埃云之中,开采极为复杂,代价极为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