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章:意外发现(2 / 2)

不是一套典型的双重合围的老战术,内侧是主动攻击导弹,数量超过了对手的两倍,外侧是与对手一样数量的无人机舰队。</p>

这一次林东无法再向远方派遣自己的母舰舰队,所有的母舰舰队都在集合点进行修整,降温。</p>

所以林东从自己的攻击作战集群里面派遣出来100万架无人机。</p>

也传输到了前方作战基地,因为自己的无人机拥有火种作战系统,比其他同盟军编队的无人机能力上要强。</p>

由自己的100万架无人机做成指挥编队指挥,这些其他舰队的无人机进行作战,替代母舰的指挥。</p>

而外星人的舰队,自己的母舰在核心环绕圈中,外围是自己十个亿的无人机舰队,立刻开始对远征军同盟军的主动攻击,导弹集群发动反击。</p>

还是那个观点,主动攻击导弹就是用于消灭对手和对手同归于尽的死伤,多少可以不做计算?</p>

所以主动攻击导弹集群,快速向何为的包围圈内部压缩与对手的无人机在天空不断的交战,双方当然是各有死伤。</p>

但是主动攻击导弹的死伤,意味着对方无人机舰队的数量锐减。外星人没有导弹,这是一个已经不争议的事实,所以他们的无人机正在和自己的第一波导弹进行血拼。</p>

林东认为这样的结果下来,对手肯定会撑不住,再发射第二波次无人机。</p>

而自己等到他的第二波次无人机上来的时候,主动攻击导弹,第一波次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p>

这个时候再命令自己的无人机发射,第二波次主动攻击导弹,又会把对方完全的套在内层防御圈内。</p>

自己已经进行了空间升级的无人机,发给了自己的童盟军舰队。这些无人机升级后,可以搭载24枚主动攻击导弹,而且还可以生产一个批次。其中有20</p>

枚导弹是作为主动对空攻击导弹,四枚导弹用作最低目标的打击。</p>

这样算起来自己两发两发,对内测发射至少可以消灭十次对手的迎面反击。</p>

京东认为,如果对手的母舰搭载无人机,数量大约每艘是5000架,还能够再进行二次生产,充填的话最多每艘母舰也就在一万架。</p>

他的两万艘作战母舰编制组合起来也不过只有五个亿左右。</p>

这样根本不可能跟自己的第七舰队和第九舰队对抗。</p>

按照这个逻辑,对方的母舰舰队果然是向外圈又发射了一批作战无人机编队。</p>

这一次,每艘母舰大约真的发射了一万架无人机,两万艘母舰加起来也就是两个亿的作战编队。</p>

不过内圈包围圈的主动攻击导弹,拥有20个亿的单位与对手的十个亿的无人机进行对战,消耗了,至少也就是八个亿左右。</p>

导弹剩余的数量至少在12个亿。根本无需外圈的包围,无人机舰队在发射第二波次导弹。</p>

所以内圈的导弹部队继续向敌军内核进行围攻,现在是6比1左右的比例。</p>

很显然,对方的母舰舰队在出征之前是由基地或者是工程母舰为其增补的无人机舰队。</p>

这才能达到十个亿的水平。而对方的无人机舰队,至少每艘母舰都要发射十万架无人机,才能达到十个亿的水平。</p>

6比1比绿的作战方式下对方的无人机也很快就被战线上的内圈主动攻击导弹消耗代尽。</p>

剩下大约也就只有五六万架,无人机还在阵线两边交战。不过这一次内圈的主动攻击导弹也没剩多少,于是,林东下令自己的远方舰队无人机集群向内圈再发射同等数量的两枚主动攻击导弹。</p>

呃,被主动攻击导弹,再出来的时候就将对手剩下的数十万架无人机彻底地消灭在内部防御圈内。</p>

林东到了,现在突然想起来自己的第九舰队只有一万艘作战母舰。还需要一万艘母舰才能达到和第七舰队同等水平。</p>

而且第八舰队使用的都是原装的外星族群的零型战舰。也是一万艘菱形战舰,这样的话自己对于整体编队作战平衡有些不利。</p>

即使他立刻下令自己的攻击导弹部队停止在防御线上,不要主动发动攻击。</p>

命令自己伴随着100万架无人机。这就是那个作为指挥编队的无人机集群命令,他们向敌军的外侧。马上发射一个一的发射节点单位。</p>

由于对方的无人机母舰舰队相对比较少,只有20000艘。</p>

一个一的发射节点,单位何为他们不算是什么困难?</p>

而且现在距离星球的本部至少还有50光年的距离。没必要全部发射,所有无人机上所搭载的发射节点?。</p>

这样一来,一个亿的发射节点,立刻进入到防御圈的内层,替换掉停留在防一圈儿,第二波次导弹。这个波次的导弹。就算是白白发射了。</p>

然后林东命令自己这些导弹。将剩余的敌军在防御圈内部的几万架几十万架无人机彻底的消灭。</p>

现在命令这些导弹自毁坠入太空。而命令自己的发射节点,马上发射冷冻光线,对准包围圈里面的敌军母舰舰队。</p>

瞬间两万艘外星人的母舰被冰冻在包围圈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