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注入信息。”</p>
得到命令以后,固定于一条弧线上的世界线存储库们得到了彻底的激活。无数记录着信息的眼神快照被翻起,它们飞速扫过这片无穷无尽的晶能海洋,将散落其中的知识像提取画像般一张张过滤出来。</p>
这就是世界线存储库——在许多个纪元之前,在帝国刚刚开始爆炸式发展时便已出现的超级存储器。直到今天,它的基础功能仍然强大到无与伦比。亿万年间,帝国对其进行过一系列改进,然而这些改进并没有触动过世界线存储库的本质,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提升了存储库的检索速度和检索精准度罢了。</p>
金属巨星的外壳开始沿着赤道出现一系列规整的透明窗口,通过这些窗口,可以看到人工天体内部沸腾的光焰。这些光焰透过透明的镜片流出,在天体附近的太空中形成了包裹星球的璀璨光华。紧接着,它们开始凝聚起来,形成一道道狭窄清晰的光柱并照向处于圆心位置的“晶体交互舱”。</p>
“嘶——”突然涌入的大量信息让克里兹感觉到了些许不适。不过,这样的不适很快就散去了。在很短的时间里,自己的身体就适应了这样的信息灌注方式并调整了涌入身体内部的信息的具体格式。而灌注系统也根据反馈调整了信息流的结构。在双方的彼此协调之下,连接两者的信息流很快便进入了平衡状态。</p>
“嗯……看来这项技术确实不能随便滥用。随便使用这一技术导致个体丧失学习新事物与接纳不同的存在的主动性这样的后果都还算轻的。这样大量的信息的涌入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个体原本的基础结构。如果使用不当,其原有的人格被直接冲垮也不是不可能……”克里兹读出了这其中的部分故事,曾经萦绕在他心中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对于帝国的教育体系,他仍然感觉到不解:根据自己的了解,帝国向新生的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方式除去自己接触过的方式以外,其他方式还包括且不限于用古老的纸币墨水,石刻甚至口口相传——帝国目前的知识信息密度个顶个的高,一句话的信息量放在别的文明那里能被一座书库放下这句话都算得上简洁明了。自己实在想象不出如此高密度的信息怎么使用那些方式来传递,如果真的用那样的方式授课,或许几万年的时间都不够过完一门课的绪论,这种做法真的不是某种行为艺术吗……?</p>
面对信息洪流的冲击,克里兹最先感到的是迷惘。不过他知道这没关系,自己只是之后额外需要一些时间来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这些信息罢了。在更进一步的适应了这种感觉以后,克里兹开始尝试从信息流中抓取一部分内容来作为阅读材料打发时间。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很奇妙。</p>
……</p>
“……我们进一步确定了世界在虚空中造成影响的形式与方式。这项研究成果解释了断裂带影响范围与点状世界观点之间不匹配的原因。同时,这一成果还可以更好的解释一个古老且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初步进入虚空的文明,在它们自身的虚空坐标定点能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却仍然能够找到虚空中无限小的“点”?长久以来,尽管世界在虚空中呈现出的具体的样子应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无限小的点的说法已经得到了许多理论推算的支持,但是对此的质疑却始终没有断绝,这其中有力的质疑之一便是“定位虚空中无限小的点需要建立在超凡基础上的、至少能够处理可数无限大集合水平的主动演算能力。如果要求更加苛刻的话,处理这一问题需要拥有的最低主动演算水平可能需要达到能处理最小不可数无限大集合的层次。帝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目前看来,已有的证据表明即使是Σ文明也达不到这个水平。””</p>
“现在,已经开始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过往解释进行更新迭代,这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世界邻域。就像一个函数某个点的邻域本身会具有与这个点有关的独特性质一样。世界的邻域也会使得世界这一个“点”在虚空中形成一个以该点为中心的、带有这一世界影响特征的邻域。目前,我们确认这一邻域没有可以截取保存的实体结构,我们只能通过宏观虚资讯结构的扰动确定它的存在。”</p>
“可以说,正是因为世界邻域的存在,秩序与文明才有可能离开自己的家园前去探索未知。世界邻域使得虚空航行从定位一个点变成了定位一个有着明确大小的区间,这大大降低了虚空引擎正常生效所需要的准入门槛。同时,世界邻域本身也存在对其他秩序场的吸附作用。如果信息体想要泊入其他秩序场,它只需要让自己进入该秩序场的邻域影响范围,然后让邻域之间的“引力”完成接下来的任务就好。随着邻域渐进重合导致的影响力增强,秩序场之间的互动形式将由虚空外在主导逐渐转化为秩序体内在主导。对于跨越虚空的旅者们来说,世界将不再呈现出点的姿态,而是变成一片带有封印的宏观信息海洋。”</p>
“……上述过程同深空航行有类似之处——当载具行驶在千万光年尺度的太空之中时,绝大部分的目标星体无论其自身有多么庞大,在这样的距离阻隔之下看起来也终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而已。而随着载具与目标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目标天体本身的性质和它能够造成的影响——例如它自身的大小和引力等将不可再被忽视。此时,舰船再通过变轨等操作同目标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完成航行。跨世界航行同这样的过程存在类似之处,只是,跨世界航行所涉及的条件繁琐和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这其中的具体变换过程还有很多不甚清晰。目前,这一领域仍然在大量使用经验公式……”</p>
“同时,也正是因为世界邻域的存在,断裂带才会具有许多会令之前的我们感到匪夷所思的性质:断裂带在撞击帝国边境之前会使得边境地区的信息开始丢失,这是因为断裂带所拥有的“世界邻域”被死潮污染而导致的。对于断裂带和其他超世界的、带有其独特效应的巨型实体来说,世界邻域将进一步转化为独特的“影响邻域”。在保有原本性质的同时,这些“虚空影响圈”也会将自己所包裹的核心拥有的独特扰动散布出去。也正是因此,对抗断裂带时,大舰队结成战阵并依托坚固的阵地进行阵地战是最好的做法。同时,应当避免级别低于超级旗舰的舰船在非后方的区域里单独行动,尤其是进行虚空航行——它们极有可能会直接被断裂带的影响邻域直接吸入断裂带内部……”</p>
“……因而不必过于担心断裂带的规模超越我们的想法——如果两个受到污染的世界靠的太近,它们的邻域就会拉动它们并使得它们贴紧融合。这就是断裂带向外兼并频率坐标时的具体表现。这一表现实际上与一种虚空航行中会出现的问题类似——如果两个秩序场过于接近,那么这两个秩序场之间的邻域会主导这一部分并未形成实际时空的信息结构。它们仍然是邻域形成的延伸,但是从远方看来,这一区域同包括世界屏障在内的秩序场反应无异。这也是虚空航船早期向两个非常临近的世界靠近时会发现受到强烈干扰并且可能会随机落入其中一个世界、终点变得不确定的原因,世界邻域所能造成的影响体现在世界之外的方方面面……”</p>
“应当注意,世界邻域的存在同时也更进一步佐证了“虚空不空”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如果虚空对秩序具有完全的侵蚀或者虚空完全空无,世界邻域就没有存在的依凭。并且,世界邻域的存在也解释了为什么秩序场在融合的过程中边界会出现形式不一的光影波动:它们是世界邻域彼此碰撞融合、秩序场彼此之间的影响从虚空条件下主导转变为秩序条件下主导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现象。要注意区分“世界邻域融合”和“沉入秩序场内部”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差异——前者会在秩序场边缘带来扰动,但是在这一阶段里,不同的秩序场之间使用常规手段是看不见彼此的内部构造的。而一旦主导形式改换,开始真正的秩序场融合及下沉过程开始之后,双方会在一瞬间看到彼此的内部构造,在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没有延迟。”</p>
“这一研究成果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在远征纪年早期,许多可以进行虚空航行的单位报告在两个相对静止的世界之间往返时出现过“来往航程不一致”的问题——这就像是同样的一条路,交换起点和终点的话,它的长度会变得不同。实际上,出现这一问题同样是因为世界邻域的影响:由于远征纪年初期帝国缺少稳定的标尺,而虚空引擎又经常需要进行校对,所以在那时,帝国的规定是虚空引擎可以将任意世界作为基准展开校对作业。然而,目前已知的虚空范围内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拥有自己相对独到的结构和特征。因此,虚空引擎在进行校对时免不了会被当前的世界“特化”——这自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航路会被量出不同的航程,因为丈量它所使用的尺子的刻度不尽相同。”</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