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第二次声东击西(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0 字 2021-07-14

但做得还不错的,遭到如此大败,居然安排得井井有条。</p>

站在河边,看了好一会儿,传单也散完了,船只在往回返航。李威才扭头回去。</p>

安国太后走过来,谄媚地陪着笑脸,说道:“陛下,是妾身错了。”</p>

“你是错了,既然想我们对你们支援,就不能怀疑我们大唐的实力。”</p>

“是,是,我也是唐朝的臣民,怎么敢怀疑陛下呢?”</p>

李威暂时可没有将这个老太后有当作唐朝臣民的想法,道:“你们既然来了,我正好说一件事。”</p>

将各个贵族召集在一起,问道:“各位,你们可知道为什么看到河中受危,我朝以前却没有出兵?”</p>

你们那时候正在与吐蕃人激战,怎么能出兵,但不敢说,只好摇头。</p>

“看一看,我们两地语言不同,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穿的服饰都不同。就连士兵交谈时,都需要通译。你让我们大唐如何接受你们为我们大唐的臣民?不是我们大唐的臣民,又如何让我们大唐前来派重兵保护?”</p>

“陛下,以前天朝没有说过啊。”一个安国老臣说道。</p>

“有的事,非要说,你们才能明白?”</p>

“是,是,可我们怎么办?”</p>

“我想让你们同其他各州县商议,推广百姓学习唐朝官话,学习唐朝文字,甚至科举时,派一些杰出子弟参加我们朝廷的科举。”以前也想说的,可怕引起一些不好的想法。</p>

乘着此次大胜,将这个要求提出来。</p>

也不算太过份,大食人强索苛刻的重税,还不停地入侵,抢掠财物,抢掠百姓做奴隶,强行推广伊斯兰教,只是让他们学习汉语与汉字,比起宗教,引发的争议要小得多。</p>

这就是同化了。</p>

有的人嘴角露出苦笑。</p>

但夹在夹缝里生存,想一点不付出,怎么可能呢?答应下来。</p>

重新夺回乌浒河的控制权后,唐朝军队再次一分为五。唐军分,大食军也不得不分。但唐朝人开始大修船只了,就在乌浒河边修。然后派斥候通知那些波斯商人,夺了你们的船,或者烧了你们的船,迫不得己,是为了打败大食人的。</p>

我们马上重新修造,将船修好了,用这些新船作偿还。不相信质量的,可以派人过来看一看。挽回抢船烧船带来的负面影响。</p>

于是乌浒河的唐朝船只越来越多,然后返过来骚扰大食人了。</p>

但比大食人恶劣了十倍。</p>

每夜不停地擂战鼓,吹号角,有时候军队半夜起床,故意上船做出佯攻。萨勒姆让李威弄得头痛万分,虚虚实实的,而且麦子一天比一天黄了,很难说唐朝军队不会发起真正的进攻。</p>

于是将士兵分成两班当值,轮流休息。</p>

但人总是白天做事,晚上睡觉的。这时候能有多少人有夜猫子习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但时间一长,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对大食人总有些影响。</p>

可这还不是坏消息。眼看到了四月中旬,几匹快马从吐火罗飞奔而来,向他禀报,唐朝十几万军队,向迦布罗城发起了猛攻。</p>

“怎么可能?”萨勒姆一把将斥候的衣领揪住。</p>

十几万大军,不是一万两万军队。大食与拜中庭交战,双方出动了多少军队?激战亚历山大港,又出动了多少军队?阿里与阿维叶两位哈里发激战时,阿里也不过动用了五万军队。</p>

十几万军队每天要消耗多少粮草与物资,象现在乌浒河这样的对峙,每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所以他能征用更多的士兵前来交战,然而能征得起,却养不起。唐朝在河中训练了七万军队,动用了四万,同样的道理。</p>

十几万军队,只剩下半个的吐火罗能供养得起么?况且也没有那么多兵力。前段时间总共只训练了五万人,能动用三四万人,已经是很难得。</p>

“总督大人,属下没有虚报啊,我是站在城头上亲眼所见。此次唐朝军队前来,浩浩荡荡,满山遍野,最少有十几万人。”</p>

“难道是从天山西域调来的?”</p>

“总督大人英明,城中各将也是这样推想的。并且这些士兵大多数只是身穿皮甲,若是唐朝的正规士兵,不会只穿皮甲的。”</p>

“你远道而来,辛苦了,下去休息吧。”</p>

将斥候打发下去,萨勒姆坐在椅子上发呆。不是不可能,西域各个叛唐的部族,全部让唐朝人镇压了。剩下的各部这段时间都采取了亲近唐朝的政策。从吐火罗调动十几万大军那是不可能的,然而从西域想要征调十几万军队,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p>

若是那样,唐朝真正主攻方向是吐火罗与疾陵城了。可是他们不怕吐蕃人了吗?将西域军队一抽,更容易招来吐蕃的进攻。这也是一个很无理的做法。走出帐蓬,看着在乌浒河上耀武扬威的唐朝船队,又看着对面的唐朝大营,脑海里将斥候打听来的情报细细梳理。</p>

这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p>

斥候任何将领都会用,但打听来的情报却是五花八门,除非明显的情报,其他的斥候也不知道轻重,否则他们都不会只是一名斥候。于是一股脑全部倒出来。作为一个将领,不但会用斥候,还能从斥候带来的庞大信息量中,将这些有用的情报找出来。</p>

比如王方翼,连他都疏忽了有关宗教方面的情报。</p>

终于想到一件事,吐蕃老赞普死了,新赞普才登基没有多久。因为青海失利,国内政局不稳。</p>

糟糕!</p>

若是如此,甚至严重到主战派都不敢出兵,唐朝皇帝这样做就能解释。吐蕃不出兵,没有后顾之忧,自己注意力在乌浒河,另一支唐军就能将吐火罗全部夺下,甚至攻下疾陵城,与义军联成一线。然后向西出兵,与唐朝皇帝这一支军队两相夹击,呼罗珊与塞斯坦全部丢失!</p>

吐蕃遥远,自己一直没有注意,更没有得到最近的吐蕃消息。但是唐朝皇帝却是从青海来的,从西域来的。</p>

再一想,可疑的地方更多。比如那天唐朝在瓜卵山一战大捷后,并没有将大军全部渡河,而是立即修建了一道防御工事。再比如那天晚上火烧乌浒河,自己士兵士气低落,唐军那时候渡河有机可乘的。自己还刻意列队警戒,然而又没有渡河。</p>

上当了,瓜卵山不能算是声东击西,真正的声东击西是在吐火罗啊。而且为了完美的实施这一策略,唐朝皇帝都亲自来到了乌浒河。这些唐人太阴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