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2 / 2)

井上透和林门入齐声道:“我们初到中国,还要请刘君多指点才是!”他们的汉语比起桑原来就差得远了,特别是井上透的声音,听起来相当生硬死板,一点高低变化都没有。

刘方平听见井上透的声音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电视剧,里边的日本鬼子好像都是这么说话来着,而跟那些日本鬼子坐在一起谈笑甚欢,吃饭喝酒的好像都是些汉奸。咦,这么一想的话,那自己和李成梁不都成汉奸了吗?一想到在李成梁那道貌岸然的脸上会出现汉奸两个字,刘方平一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井上透脸上露出不解的表情,向桑原说了几句日本话,桑原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肖华凑到李成梁耳边说了几句,李成梁看了刘方平一眼,叹了口气,也没有说什么。

刘方平被他们搞得莫明其妙,低声问肖华:“肖哥,他们说什么了?”

肖华笑道:“没什么,只是你刚才突然发笑,井上透以为你笑他汉语的发音,他对桑原算砂说,让他给你翻译,他以后一定会努力学汉语,不会再发出让人笑话的声音了。”

刘方平有点尴尬,略带歉意地向井上透鞠了一躬,说:“对不起,井上先生,是我失礼了,不过我绝没有嘲笑你的意思。还请您不要介意。”

井上透马上说:“哪里,我的汉,汉语说得的确,不好,还请刘君,不要,不要介意。”

刘方平还待要解释,走廊上传来了脚步声,料理已经开始送上来了。。

传统的怀石料理是很复杂的,据说连上菜的顺序也有严格的规定。要先上七点前菜,也就是七种繁复做工的小菜,这种小菜份量不多,但造型都十分精致,有点满汉全席里那种看菜的意思。接下来是碗盛,也就是带汤汁的手工料理,生鱼片,扬物,煮物,烧物以及食事。后来的新派怀石料理则灵活了许多,除了恪守先冷菜后热菜的顺序之外,倒没有那么多的坚持,有些更与西餐相融合,或加入欧洲的调味料,或带有甜点之类的食物。当然了,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清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桑原算砂算得上是个好主人,每上来一道菜,他都一一详加解释介绍,让刘方平大快朵颐之余还长了不少见识。刘方平这个时候使出了全身解数,一边不停地向嘴里送菜,一边竖起耳朵,认真听桑原算砂讲解。。

桑原算砂道:“刘君,你看盛这些料理的器皿,有没有什么感觉?”

刘方平低头看了看那些器具,说:“这些器皿造型古朴,初一看好像十分粗糙,但若是仔细观察却可以发现无一不是匠心独具。这让我想起了贵国一代茶道大师千利修的主张。这位大师好像主张饮茶不要用太过精致的器具,而要用粗糙的黑碗,因为他主张茶禅一味,认为太过精致的器具反而会影响人们体会茶的真意。这怀石料理既然出自僧人,应该也有相似的主张吧?”

“正是,正是。”见刘方平随口就能说出日本的名人,桑原算砂很是高兴,看样子这个刘方平与李三公子的交情非比寻常,要想影响李三公子的决定,从他入手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本来还怕他对日本有什么敌意,不好打交道,现在听他能说出千利修的名字,而且显得很有好感,这个心倒是可以放下了。。

“千利修是我国茶道大师,他的每一句话对我们这些热爱风雅的人来说都是至理名言。这怀石料理本来就是开茶会的前期准备,当然要跟茶道的主张保持一致了。茶道要领悟茶禅一味的真理,吃这怀石料理也要用心去体悟禅理。料理中的材料必须强调原味和鲜味,其中的刺身更是要求最好用刚杀的鲜鱼,这样才能真正品尝到鱼肉的鲜美和脆味。这样的料理若是用太过精致的器皿,岂不是正合了贵国‘买椟还珠’的典故?刘君能知道千利修大师,很好,我很高兴。”桑原算砂对刘方平一个劲的点头。

肖华面带惊讶地看了看刘方平,心想:“没想到这个废物还有点本事,不光是能吃饭,千利修的茶禅一味也知道,我虽然会说日语,但在这方面还真未必有他知道得多。”

李成梁嘴角含笑,浅酌了一口清酒,对桑原算砂道:“方平吃了点酒,有就点管不住自己,喜欢胡说,桑原先生千万不要当真。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本来就是常事,方平知道一些贵国的名人也是很正常的。”早就猜到今天这个场合是用来胡说八道的,这才专门带了刘方平这个家伙来。“坐谈立议无人可及”这句评语真是没有说错,天下没有无用的人,就看你怎么使用了。就算是刘方平这样的人,只要用得是地方,也是能起很大作用的。

刘方平一口咬掉了半个寿司,感觉这种名气很大的东西,真吃起来味道也不怎么样,有点酸酸的甜甜的感觉。倒是那生鱼片,第一次吃还真有点新鲜感,没想到鱼还能生吃,的确有点脆脆的感觉。听李成梁说完,他用餐巾擦了擦嘴,说:“没错,成梁说得没错,中日文化交流自古有之,我记得贵国奈良时代有一位著名的遣唐使,名叫阿倍仲麻侣,在我国则名晁衡。他在我国留居五十多年,曾与李太白等人相互唱和,留下了千古美谈。我还记得李太白的那首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还来劲头了。

这个时候饭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如果在日本的话,这个时候也到了品茶闲谈的时候了。刘方平的话说得正合其时,坐在桑原身后的林门入也是一个喜欢说话的,听刘方平说得性起,不想让他专美,也开口道:“刘先生果然学通中外,经您一说,我倒也想起阿倍仲麻侣的一首思乡诗来: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阿倍仲麻侣虽然在中国五十几年,却时刻不曾忘记故乡,此等爱国之心实在让我们后人敬佩。”

“妙极,妙极。”李成梁拍手叫好:“想当年太白居士与晁衡先生情深意厚,今天方平和林先生相互唱和,都是一时佳话。我希望我们荣华国际和千叶集团的合作就像当年的两位大诗人一样成为千古佳话!”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