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纤毫毕露(2 / 2)

黄煜把时穿的默不作声当作了默认,继续:“来钱的生意,想要保密可实在不容易,你家出的香膏香脂,我黄氏已经很注意保密了,再,生产这些稀奇物件的都是你名下的女孩子,应该不会有人泄露,但照样挡不住有心人追踪送货的途径,查到你们头上。</p>

所以,这玻璃配方如果想保密,却也不容易。照你这么,那家玻璃坊每月的产量,至少应该在一船玻璃的量之上,如此才能造成我大宋相关琉璃物件奇多的现象,不过,每月生产一船的产量,这该是多么大的作坊?作坊里该有多少工人?需要多少人来回运货、输送配料?可我大宋店铺里出售琉璃,差不多有百年了吧,这百年的时间,是如何保密的?”</p>

时穿笑着摇摇头:“在这个信息不通畅的时代,保密实际很简单,比如铸造私钱吧,我记得有一两种私钱发行量很大,比如四川的一种铁钱,两广福建一带的铁钱,这种私钱甚至一时取代了福建四川市面上的最}好O所有钱币,但直到现在,百余年过去了,还不是照样查不出来谁铸造的吗?</p>

工人多怕啥,如果一个村子都在干这件事,那么整村人绝不会把村中秘密泄露出去。所以在这个社会,能保密这不蹊跷,蹊跷的是那只琉璃金瓶——可惜啊,只差一步。”</p>

黄煜马上追问:“可惜什么,哪里差一步了?”</p>

“可惜的是那只玻璃瓶,原本无s透明,而玻璃瓶以无s最为昂贵,工艺最复杂——我甚至怀疑这只玻璃瓶不是当代工艺,偏偏官家要在里面镀上一层金箔。</p>

镀上金箔还则罢了,你看到瓶中金箔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什么?”</p>

黄煜思考了半天,沮丧的:“人都你傻了,而全海州都夸我聪慧,我却发现自己跟不上你的思维——见到那只瓶子想到什么,我只想到很尊贵,嗯,似乎你还过,这是画蛇添足之举。”</p>

时穿轻轻吐出两个字:“镜子。”</p>

黄煜想了想,头同意:“确实,镀上一层金箔的瓶子,光亮如镜,瓶身都能照出人的影子来。”</p>

时穿提醒一句:“瓶身是圆球形的,所以照的人影子有变形,但如果是平板玻璃呢?”</p>

黄煜恍然大悟:“没错,如果玻璃平整,镀上一层金箔后,那岂不是……”</p>

“岂不是比铜镜更轻便,照起镜子来更纤毫毕露?”</p>

黄煜一把抓住时穿的袖子,激动地:“啊,你会这项技术……咱,咱两合伙,我给你选地方,保密的……算了,你只管给我提供配方,如何生产不用关心,我每年分你一半红利,如何?”</p>

时穿微笑着回答:“你可以派几名徒弟,我亲手教会他们各作流程。不过,我不跟你合伙,我给你卖配方——因为你这厮让人放心不下,比如你拿出来的绿茶,我记得制作方法是我告诉你的,但你们试制成功后,我连个风声都不曾听到。”</p>

黄煜重重头:“嘿嘿,别介,这绿茶还不稳定,质量忽高忽低的,所以我才没告诉你——没的,今后黄氏销售绿茶的红利,分你一成,这个我做主了……我可得好好想想,挑选谁去干玻璃镜。”</p>

时穿轻轻摇头,心中暗想:透明玻璃,这一定是现代工艺,这必然不是海公子干的,因为海公子来到这里才七年,而大宋最早的无s玻璃记录,应该在六十年前。</p>

六十年的光yīn过去了,当初的“发明人”还活着吗?</p>

忽然间,时穿想起海公子留下的笔记,那上面记录了如何感知自己的同类,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但自从海公子走后,时穿有心灰意冷,他觉得自己反正离不开这个时代了,学习哪些本领有什么用。</p>

看来,这次回去需要好好翻翻那些笔记了。</p>

耳边传来黄煜的话音:“看不出刘半城出手很大方,昨日宴饮,刘半城奉上五百贯给蔡大官人作为程仪,nng得我只好随了一百贯,罗望京倒是想掏钱,被我阻止了——蔡大官人还邀请我们今晚继续宴饮,看来我们今天白天正好歇息一下。”</p>

时穿摇摇头:“我不想谈这个问题,你偏偏要提这个问题。”</p>

黄煜回答:“我心中委决不下,需要借助你的智慧。”</p>

时穿仰脸问:“你有什么疑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