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黄月英的儿子叫黄飞鸿(2 / 2)

孟良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这次坚定的站在黄月英一边。

黄月英满意的点点头:“嗯,这次干爹没白叫,你看我给孩子起了名字好听吗?黄飞鸿,鸿雁飞来飞去,飞鸿。”

孟良此时正端起一杯茶在喝,一听得这名字,一口茶喷到孔明脚下。靠,这黄月英也太雷人了。他嘟囔着说了一句:“还不如叫黄世仁呢?”

黄月英故作沉吟道:“嗯,黄世仁这名字也不错,就是感觉有点像讨债的,行,就依你这当干爹的,以后长大了,字世仁。看你这干爹表现不错,本来我给他起个字叫天佐的,恶心死你。”说完,哈哈的大笑起来。

孔明一脸的尴尬。那万三儿回过味来,明白了他们之间哑谜:“天佑,天佐,我的娘啊,妹子你太有才了。”也跟着疯笑起来。

孟良自嘲道:“这帮老娘们,真是越来越不像话。走,小孔,咱们外面喝酒去。”

万三儿忙叫道:“还没开席呢,时辰到了,抱孩子出去抓周。”

二楼大厅里,一连开了十余桌,都是下邳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就连彭城学堂的郑玄也来了,他正和糜竺、阎忠他们在一起高谈阔论。孟良发现,这郑玄改变挺大的,经常出席一些社交场合了,不像过去,清高的几乎不食人间烟火。

大厅中间,摆了一张圆桌,桌子上铺了一床被子,被子上放着书籍、五铢钱、木制的镰刀、长刀、酒杯、毛笔之类的东西。黄月英将黄飞鸿抱到被子上,让他自己在这些物件中爬行。小飞鸿先抓起铜钱看了看又闻了闻,扔了;又抓起酒杯直接扔到地上去了。最后,这孩子一手拿笔,一手拿刀,就坐在那里反反复复比划着。

大家哄然而笑,纷纷恭喜孔明两口子,那郑玄更是笑眯眯的说:“好兆头,好兆头啊,这孩子将来文武双全,定是一员智将。”

黄月英听得郑玄如此说,一脸的兴奋,她当众宣布道:“刚才主公已经认了我这儿子为义子,主公已经由舅舅升级为干爹了。”

众人一听,都暗自称赞黄月英贤良淑德,知道孟良有丧子之痛,刚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拜他为干爹来安慰他,皆含笑着纷纷恭喜孟良。

孟良挨个的回礼,却蓦然瞥见万三儿看着那孩子羡慕的眼神,心里默默地盘算道,万三儿快三十了,却一直怀不上。那天得让张仲景的大弟子给她看看。调理一番,内科是他的强项,伤科则是樊阿的拿手好戏。

欢宴开始,黄月英抱着孩子回到房里。孔明和孟良则以孩子父辈的身份一桌桌敬酒。

首先敬的是郑玄这桌。

孟良见郑玄六十多岁了,却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便恭维道:“康成大师愈发健硕了,有什么养生之道给我们传授一下啊?”

郑玄尚未答话,旁边的崔州平抢着说:“康成大师最近大喜,六十余岁却返老还童,头发由白转灰不说,却出新牙了。康成大师给大家看看牙齿,瞧瞧我说的是不是真的?”

郑玄乐呵呵的说:“嗨,还真是的,都出了六颗新牙了。这种事只在书上看到过,没想到轮到自己了。”

众人一起惊叹,大家又一起敬了他一杯酒。

孟良听郑玄说到书,想起一节,说道:“康成大师,说起书,还真有个好消息。韩暨韩公至最近和几个工人鼓捣出了活字印刷术,比传统的雕版印刷成本大大降低,现在印制一本书就是一点纸张钱、排版费、油墨钱。大师著述颇丰,何不整理一下,出一套文集,以弘扬儒学风采。”

那郑玄一听兴趣颇浓,连连追问活字印刷的道理。孟良答道:“就是将单字在瓷土上雕刻烧制出来,按照读音排列存放。印刷的时候按照原稿逐字挑选排列,书印完了,这些瓷土字依然可用,不用每次再雕刻了。大家别小看这个印刷术的发明,以后,上学的孩子用的教材可以人手一本,大家写出的文章也可以传播得更广,意义非常重大的。”

郑玄问道:“不知用这活字印刷术印刷一本书所费几何?我所注释的《周易》《毛诗》《尚书》《礼记》《孝经》可有几百万字之多啊,这个要印刷出来恐怕还是耗费巨大的。”

“大师一说,倒提醒了我。州平,回头你写个报告,将彭城、下邳学堂以及民间有价值的书稿,不管是哪个流派的,都统计出来。请康成大师主持成立一个审编委员会,每年编制一个印刷计划,报州牧府来。我让金潢拨付一笔专用的款项给你们,不能让优秀的文化思想就这样湮没下去,得通过文字将他们流传下去。”

郑玄听得此话,端起酒杯,站立起来,对着孟良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谢州牧盛德,州牧此举当造福子孙、流传千古,亦为天下官宦重学重教之楷模,我谨代表天下读书人敬州牧一杯。”

孟良连称不敢,见郑玄真情实意,心里的那个念头一下冒了出来。他感慨道:“古来圣贤之书,皆立意高远,心存教化百姓之意。从孟良而言,亦想每日抽时间批阅典籍,无奈读书不多,这些典籍在孟良看来如晦涩天书。要去学堂系统学习,却又分身乏术。常想,若能有人将《论语》、《尚书》之类的经典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述出来,那可就是天下百姓之福了。”

这番话出,众人皆陷入沉思。古来知识分子著书立说,都是针对着知识分子群体,没有什么人会把这个群体延伸到老百姓身上。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专利,有别于大众的身份象征。这就是为什么封建社会文盲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民众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一直到近代社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才面向大众,全民读书的风气才起。不过,现今社会又让金钱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力量,这实质上是种对历史的反动、堕落。

孔明聪明,马上悟出了孟良这番话跟他一贯主张的行政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当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支持孟良的论点:“古往今来,对经典的解释往往似是而非,争论不休,甚至一个字都能产生歧义。若能用口语化的语言著述或者加以解释,倒可使后世之人不会望文生义。”

郑玄对孟良文化应面向大众的观念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却对孔明之说深以为然。他这一生基本上就干了两件事:著书立说,与人争论。与人争论的原因就是对圣贤书的解说意见不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