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1 / 2)

 孟良独自坐在书房里思索着。他得首先弄懂一个问题,孔明他们对未来到底是怎么看,他们是想跟着自己建功立业,以后拜相封侯,荣华富贵一生呢,还是有改良社会的理想,通过自己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孟良一下意识到,到现在为止,这个所谓的孟良集团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主张,还没有统一思想到一面旗帜之下,大多数人都是意气相投,甚至是抱着投机的心理才走到一起的。

这就造成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各行其是,比如提出的众生平等的口号,比如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谋利益的想法,集团的主要人物可能都把它看做是一种鼓动众人去卖命的策略,并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

得用文章的形式系统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必须要把众人的思想统一起来。思想问题不解决,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除非自己转变观念,就以乱世一英雄、一霸主所居。要想以一己之力来真正推动社会进步,最好的办法是像后世一样组建政党的模式把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拢在一起。但是现在没这个条件。

糜榕见他一反常态一头扎进书房,关切的走过来为他端上一杯茶。孟良看到她,一下想起一个问题,问道:“假如我们要推行土地改革,将土地都收归官府所有。万一涉及到你们糜家,该如何面对这问题?”

糜榕思考了一下:“我哥是家主,也是个商人,但却不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如果他觉得你们实行这套东西是有前途的,他会支持的。”

孟良一下反应过来,糜竺跟陈珪不一样,当年他为刘备可以毁家追随,自然深明大义。那时候的糜竺是巨富之家,又是左右徐州政局的人,曹操还特地为他在泰山、琅琊一带划出一个郡,任命他为太守,又任命他弟弟糜芳为彭城相。为何他定要追随穷途末路的刘备,这除了为理想信念还能用什么解释呢?

既然作为商人的糜竺都有这境界,那孔明等人岂是为了荣华富贵追随于我?

孟良一下想开了,孔明反对如此做法,只是二人理念不同,一个是激进的思维,另一个是属于温和的改良派。诸葛一生唯谨慎嘛,我怎么把这点给忘了?

不过,这王莽改革到底过程怎样,还得找个博学之士了解一下。忽然想到,崔州平现在也在武原按照风翔城的模式筹集学堂。此人对政治不敢兴趣,一门心思都放在收集典籍制作瓷板收藏之上,不过,对学堂的建设倒也尽心尽力,一刻也没懈怠过。

孟良唤来亲兵,让他去请崔州平,说请他晚上就在家小酌一盅,有些学问上的事要请教。

崔州平也算风翔城的老人了,但他的兴趣爱好跟孟良格格不入,两人在一起从来未深谈过。听说孟良有请,微感诧异,便随着亲兵随即而来。

孟良亲至大门口迎接他,见了他笑呵呵的说:“崔先生,我这是搬救兵来了。孔明他们欺负我读书少,动不动引经据典,今天在会上搬出了王莽改制的题目,还真把我给唬住了。今天请先生来就是好好听一听王莽改制的得失成败。”

崔州平见孟良说话直爽,忙说:“主公过谦了,原来是这件事啊。行,我就把王莽改制的前因后果说一说。”

孟良将崔州平让到书房,令雪儿将几碟酒菜摆在书房里,满上一杯敬道:“有劳先生了。”崔州平满饮一杯,一手捋着胡须说道:“王莽改制的目的性很明确。当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已经危害到社会稳定。所以,他的第一刀就是砍向土地所有制。但是,他太天真,以为皇权至高无上,一道旨意就能改变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他下令道,每个男壮可以拥有一百亩田,多余的必须要分给同族的其他人。而且,他宣称天下土地均为王田,不得买卖。”

孟良答道:“嗯,准备不足,策略不对。”

崔州平点头:“完全正确。这跟他的第二项改革道理是一样的,禁止买卖奴婢,称奴婢为私属。这方法有问题啊。纵观他整个改革思路,皆流于堵,而不是去疏。”

“禁止买卖奴婢跟禁止土地买卖也有关联,如果土地不能够分到农民手里,那么失地的农民也断了mai身为奴的活路,这让人走投无路啊。”

“主公英明。这就是我说的他的方法不对啊。试想啊,如果他用的不是禁止的方法,改用疏导的办法。比如拥有土地越多,那么税赋越重;比如拥有的奴婢越多,就征收更多的人头税。这样渐进式的,要比他明令禁止好的多啊。”崔州平看读书不多的孟良思维敏捷,愈加兴奋。

孟良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啊,采用疏导的办法可以将反对的人减少到最小的范围,毕竟即使是地主,也有大小之分。”

‘完全正确,另外他的币制改革混乱、所用非人、亲启战端、行政区域划分随意而为,这都是准备不足造成的。再加上他是篡汉者,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很快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