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协防下邳(1 / 2)

 陈珪一行人还未离开,却接到下邳相府长史沙进告急文书,黄巾张闿、于静部大举来袭,下邳危在旦夕。下邳相笮融死后,还未委任国相,暂由相府长史替任。

陶谦本扬州丹阳人,丹阳多山,百姓以猎户居多,民风彪悍。陶谦接任徐州刺史之后,知郡国兵久不经战阵,训练不够,于是,就将行辕设在家乡丹阳,就地募兵,又招募了臧霸、曹豹、笮融等人为将,数月之后,兵成,史称“丹阳兵”。

历史上的陶谦也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敦厚长者”形象。陶谦出道初期跟随张温征讨边章、韩遂便与张温争功不和,屡屡冲撞于他。后任徐州刺史间,又与自称天子造反的下邳阙宣暗中勾结,纵容阙宣北略泰山郡,攻取地盘。后来,伺机断了阙宣的后路,剿灭了他,并将其军队纳为己有。

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史料多指是陶谦见财起意,派部将伪装成泰山太守应劭的接应兵所为,唯《吴书》论证是陶谦部将,也就是原来的黄巾张闿借护送之际干的。这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初平四年、兴平元年曹操两次攻打徐州,杀人无数。

这段历史是曹操屡遭后人诟病的重要原因。曹操起兵乃是以父仇为借口,夺徐州扩大地盘为目的。

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当时曹操地盘未稳,刚收编的青州军战力未形成,屯田还未见到成效,粮食极度短缺而各路诸侯却虎视眈眈。这种情形下说曹操去打徐州的主意实在是侮辱这位雄才大略的曹操的智商。

曹操起兵就一个原因:报父仇泄私愤。试想,如果曹操的父亲、兄弟一家人被人杀了,而曹操仅仅是一道檄文或是派使谴责,那世人该如何看待这乱世中新崛起的一方诸侯?怎能让投奔他的大批人才看到王霸之气?当然,趁机掘坟敛财,索要军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时,陶谦练兵未成,不敢出兵,就派手下骑都尉臧霸出面招降张闿、于静等人。张闿嫌陶谦开出的价码过低,便伙同于静攻打下邳,实指望拿下下邳后可以换个好价钱。

此时攻打下邳甚急,下邳相府长史沙进无奈,得知武原孟良新起义兵,大败黄巾大将于静,便一连派出数匹快马到武原求救。

孟良亲率大军兵临下邳,在离城十五里处扎下大寨,令中军护卫四处游弋,见敌斥候即射杀,勿使行军路线暴露。孟良便和孔明、徐庶及众将一起登高观敌虚实。

这张闿看来和于静是一个师傅下山,采用的是同样的围城办法。他率领七万余人分别在下邳的东门、北门、南门设下三座大寨,唯独留西门空缺,实指望下邳城防守的郡国兵见有活路会无心恋战,弃城而走。

徐庶见此,大笑道:“此人庸才,观兵书只知其一,而照本宣科。”

赵二春本是勤学之人,听的徐庶如此说,忙问:“这围城之策,兵法书一直这麽说,围三缺一,这张闿为何只知其一?”

徐庶手指下邳城笑道:“为将者,当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这下邳城城高墙厚,而且不久前重新加固过,黄巾贼缺乏攻城器械,城里之人必然固守,此其一也;下邳城人口众多,当在八千户以上,长史沙进早有准备。看城南新立数个粮仓,加上民间自己囤积的,粮食完全可支撑数月,此其二也;下邳城繁华已久,城中大族糜家、陈家等皆蓄养私兵数千,城破家亡,定会死战不已,此其三也;况且,糜家未来女婿新起义兵,见下邳危急必然来救。此其四也。张闿不能料敌先机,所以,庸才矣。”

孟良、孔明及诸将皆颔首。孟良更是钦佩徐庶的心智,众将大都出生行伍,识字不多,无法研读兵书,只是个人武艺出众。徐庶如此说,是为了启发众将的思维,现场教学。当下,非常赞赏的说:“此战胜利,徐军师当记首功。”

徐庶恭敬地说:“谢主公”。徐庶、孔明都这样,平时没大没小,在大众场合还是比较维护孟良主公形象的。

孔明何等聪明,立即明白孟良意思,环顾众将说:“此战我等如何破敌?大家都说说”

陈文马上一拱手,抢先道:“黄巾乌合之众,我们以九百铁甲骑兵冲击,敌必将大乱,兵败如山倒,可解下邳之围。”

赵二春接话道:“我寡敌众,当出奇兵,打乱其阵脚,令敌措手不及。”

糜威沉吟道:“我看张闿部粮草皆从北来,我们出奇兵断其粮道,定可收奇效。”

孔明频频点头,向孟良一拱手道:“主公,众将言之皆有理,看下邳兵强城固,一时无破城之忧,我军若能断其归路,敌必将大乱,可收奇效。”

孟良正有此意,当即下令,部队偃旗息鼓,绕道北方,突袭敌后。

天黑之后,整支队伍用麻布、干草包住马蹄,用辔头衔住马嘴,人手准备火把两只,趁夜色绕道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