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谘(1 / 2)

 留县县城果然戒备森严。东南西北四门唯有东门开放,其余三门皆城门紧闭。东门口吊桥处,鹿角拒马排列了四五组,城门内外各八名士兵在盘查进出行人,城墙上另有一组巡逻队来回走动,注视着内外的动静。

孟良他们三人走进城门时,一名哨官站在城楼上正大声呵斥着城门口盘查的士兵:“三娃子,你他娘的认真点,把那车柴火都给我卸下来仔细检查。”

那个叫三娃子的陪着笑脸说:“易哨官,这人每天早上都要推一车柴火进城的,刚才弟兄们都看过了,没夹带。”

那易哨官脸一黑,骂道:“你他娘的废话真多,不管是谁,一律给我搜查仔细了。快点动手,小心老子下来抽你。”

三娃子答应着,指挥着另外三人将那农夫的柴火都卸在地上,又仔细的查看了一下才放行。

一个哨兵小声嘀咕着:“准是武原那边于静渠帅大败而归,弄得这些当官的一个个吓破了胆。人家要来打你早就来了,还犯的着夹带兵器进城?”

三娃子偷眼看易哨官转过去了,低声呵斥道:“想挨板子啊,废话真多。”

孟良看着留县城墙,都是新夯的土墙。西门处人头簇拥,显然还在加固。看看护城河,也是新疏通的,吊桥也重新修补过。城门值守的哨兵都披着皮夹,手里拿着真正的兵器,这应该是打下留县县城之后,从郡国兵仓库里取得的。

眼睛扫了一圈,心里有底了,总体上,这留县县城的城防虽然跟凤翔城不可比,但明显的要高于武原县城。从带哨的哨官表现来看,这不同于一般的黄巾,很有些职业军人的敏锐。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中,队伍缓缓移动,轮到了孟良他们三人。

三娃子首先盘问阚清:“你们三人打哪儿来,来留县干什么?”

阚清脸上堆出笑容,说道:“哨长,你不认识我啦,我是松树坡开酒馆的老阚啊,经常来城里办货的。我儿子也在衙门当差啊,叫阚泽。这个是我侄儿,来走亲戚的,那个是我新请的伙计。阚二牛,史疙瘩,快叫哨长。”

“哦,记起来了,怪不得看你面熟呢,原来是衙门阚书记的父亲啊。恭喜你啊,你儿子现在也在衙门拿薪水了,现在是书记员呢,专门在公堂上记录。”三娃子马上热情起来。

初听到阚书记这名号,孟良觉得特别亲切,过会,哑然失笑,古代的时候,书记专门指记录、抄抄写写的人,到后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便成了上位者的尊称。

那三娃子看到孟良嘴角在笑,好奇地问:“你这侄儿傻头傻脑的笑什么啊?”

孟良又拿出那当年装傻的看家本领,只顾嘿嘿的咧着嘴。那阚清反应快,忙接腔道:“他定是听到他兄弟当官了,高兴。乡下孩子,没见过世面,”

几个当兵的看了看史涣挑的箩筐,边挥手让他们进去了。

三人也不急着去衙门找阚泽,先在市面上转了一圈,买了些油盐酱醋这些日用杂货。孟良特意注意了一下米价,现在挂牌是三十文钱一斤,比几年前他刚到的时候几乎翻了十倍,不过供应还算充足。唯独铁器短缺,一问掌柜,答道:都被城里的黄巾征用拿去制造兵器了。

紧挨着西门、北门的位置是用木栅栏围起的两个大兵营,看规模,跟阚清掌握的守城的黄巾约有五到六千人的情报差不多。

装了半箩筐东西,三人才晃晃悠悠的往衙门而去。衙门口也是兵丁在把守,阚清来过这里,那兵士认识他,见到他不等开口便说:“你们等会,我去通报一声,阚书记正在公堂之上记录呢。”

三人等在门外,不一会,那兵士跑出来说:阚书记正在忙,让我带你们先去他家里歇息,他一会就回来。

拐到离衙门不远处的一个巷子里,进了一个小院子。院子不大,里面是两间平房。那兵士一边给他们倒水,一边介绍说:这原来住的也是衙门的书记员,后来被我们赶跑了,这里就一直空着。唐主簿见阚书记在衙门住的地方狭小,就把它要了过来给了阚书记。唐主簿可器重他了,经常晚上让我们拎着一瓮酒到这儿来,两人一聊天就是几个时辰。

从兵丁的几句话里,孟良心里便对阚泽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此人在留县地位不低,已经融于管理者的序列中了;和唐主簿的关系密切,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书童身份,现在应该是朋友关系。如果能做通阚泽的工作,他愿意出力的话,此行的目的便达到了。

正思考着,那阚泽回来了,远远的推门就喊道:“爹,你怎么来了?”只见一个瘦瘦的尖脸的年轻人推门进来,这人的眼睛很有特点,不大,却很聚神,属于那种目光炯炯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