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石破天惊黄月英(1 / 2)

 自打凤翔城竖起了“替天行道、剿灭黄巾”的招兵旗,投军者络绎不绝。

据《魏晋春秋》记载,黄巾之乱起,中原诸州皆乱,流民大量涌入徐州一带,彭城、下邳、广陵皆富庶之地,又兼黄巾为祸不深,各地涌入的流民便在此定居下来。后来,曹操为父亲曹嵩之死,两伐徐州,在彭城一带屠城,数十万人被杀,泗水为止堵塞。这批迁居到此的流民到底也没逃脱任人宰割的厄运。

孟良前世熟读史书,对三国人物耳熟能详,生怕漏掉名士勇将,便整日呆在募兵处、户籍处核查登记者的资料。

一连数日,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未看到。心里不禁感叹,此时社会极重名声,像他这样毫无社会根基、地位的人招兵,主动来投的实在是少得可怜。

正在郁闷,只见一儒生打扮之人携家带口在阎忠处登记,自称何夔何元龙,陈郡阳夏人,避乱而来。

何夔何元龙,这不是那个避乱淮南,袁术征辟屡屡不就,后来逃至曹操处就职,先后任各地太守,后期任曹丕时期的太子少傅的那个人?此人治乱独有心得,往往唇枪舌剑便说服叛乱之众。

更为叫绝的是,该仁兄每次进曹操相府议事,必怀揣毒药。

这个史料也是唯一的一次发现,就在何夔传中:曹操召集众人议事之时,如果所答非问或是听到逆耳之言,盛怒之下,喜欢动用廷杖。何谓廷杖?就是选翻在地,棍棒伺候。

都说士可杀不可辱,一般士大夫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可这廷杖到了明朝便变了味,一些言官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激怒皇帝,以在朝堂被人剥下裤子享受廷杖为荣。因为这廷杖是要记入史料的,这些言官就为了在史料上记上一笔:某某年某某日,某某为某事触怒皇上,被廷杖之。以此显得自己忠贞不畏皇权。

这已经属于变态了。

可三国时代不同,何夔就是个典型的士大夫代表:该说的话我一定要说,高不高兴,那是你丞相的事。说不说,是我个人气节的问题。你发怒,要借廷杖立威?对不起,士可杀不可辱,你敢打我我就当场死给你看。

所以,这何夔每次去相府议事必怀揣毒药,随时准备慷慨赴死。这行为说明这人刚烈正直,宁折不弯。果然,后期曹操也许是发现了他这品格,先让他担任太子少傅,后改任太子太傅,死后更是封侯。

注:作者一事不明,曹操生前一直未废汉,何来太子太傅、少傅之职。可陈寿老先生就是这么写的。

孟良嘿嘿的笑道,这位仁兄怎么会跑到凤翔城来?真是天赐良材,如果收复此人,以后让他担任监察系统的言官,定是不二人选。

这样想着,便踱到登记台前,拿起何夔书写的资料看了看,夸奖道:“好书法,好书法,字迹工整,遒劲有力。阎先生,你不是一直说缺个文书吗?我看此人可以胜任。”

阎忠听得此话,不敢相信的又拿起何夔的资料仔细的看了看:这笔字充其量也就算是比较工整而已,这跟书法扯得上边吗?不过,这主公行事不可以常理度之,他既然说好那就好吧。

“嗯,嗯。这字写的,这个,这个。元龙先生,可愿意来帮忙抄抄写写,挣一份养家糊口的薪水啊?”

那何夔正愁自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准备开私塾教几个学童挣点束脩以养活一大家人,见他们如此说,也免得自己操劳了,当即便应承下来。

果不其然,这何夔在文书位置上干了没几个月,就屡屡上书孟良,对风翔城的发展方针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想法和建议,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又过了些日子,诸葛亮的姐夫和姐姐护送着他的夫人也来到了风翔城。

说起诸葛孔明的这位姐夫,历史上籍籍无名,在史料上简单的记载着他曾任魏国黄门吏部郎,早卒。但此人的父亲却是鼎鼎有名。

《襄阳记》上曾有这样一句话: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孔明小姐夫庞山民的父亲便是这位有识人之能的庞德公。正是这位庞德公对孔明、庞统的造势,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力荐,才演绎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经典。

在三国里,这庞德公,司马徽、孔明的岳父黄承彦这些襄阳系的大名士,都是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从现有的史料上看,都未有出仕的记录。

而庞统庞士元则是庞德公的侄儿,跟因为识人而号水镜的司马徽以兄弟相称。司马徽小庞德公十余岁,也是以兄事之,三人之间各喊各叫。司马徽有次去庞德公家,庞德公外出上坟不在家,司马徽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让德公妻子们赶紧的做饭。有趣的是,庞德公的妻子们皆立于堂上,供他驱使。而德公回家,也毫不见怪,不知道谁是客谁是主。当时的名士之间的交往、风采可见一斑。

孔明的妻子只是个传说。裴注三国志中唯一提到的就是《襄阳记》中的一段话。黄承彦对孔明说,听说你想娶妻,我家中有个丑女,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才识却不在你之下。孔明当即就答应了,用车子将她载回家。乡偐中有句话这样笑孔明: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这是见诸于文字的资料。

而民间另一种传说,孔明的妻子叫黄月英,生的极为美丽。当时的女人们嫉妒她的容貌以讹传讹,故意谣传她很丑。黄承彦为了考察孔明的人品将错就错说她长得丑却很有才。结果,孔明不仅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而且自黄月英处学到了木牛流马、元戎连弩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