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2 / 2)

那魏延故意在一边说道:“哦,原来二春不善于步战啊,这你早说啊。你说过,一个箭手只擅长射箭而不懂格斗,形同跛足。这一个统兵将领只会马战,步战却不行,这是不是也是跛足啊?”

二春淡淡一笑:“谁说我只能马战?你不用耍这小聪明,故意激将我。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我赵二春马战、步战、弓箭样样在行。”

魏延听的此话,赶紧掉头对孔明说:“你们都听到了,不是我不愿意马战啊,是这小子逞能,看我一会怎么把他打的满地找牙。”

一边的孟良这回毫不客气,直截了当的给他一个中指,那魏延直接视而不见。

这回两人是真正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一上场便打的天昏地暗。

赵二春用的是骑兵常的槊。槊柄长达六尺,槊头是一铁锤,铁锤上密密麻麻的排列着铁钉,全槊加起来足有四米多长。孟良对赵二春的兵器很是不解,曾问他,这槊本是蛮力之人所用,看你平素训练,你应该以机巧见长,为何用此笨重的兵器。

那赵二春也不答话,拿起槊就舞了起来,只见他劈、盖、截、拦、撩、冲、带、挑,将槊种种技法逐一演示了一番。这才告诉孟良,昔日行走天下,曾在王屋山遇一隐居的将军,此人精通槊法,我二人投缘,他便传授于我这四十八招“横扫槊法”,还将他自己昔日使用的槊赠送与我。此将军乃是当年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的后代,后来厌倦了征战,边隐居在王屋山,靠采采药材为生。

他曾说过,世人皆以为槊非蛮力之人不可使用,其实,用槊者除了力量之外,机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用槊一生的心得。

附注:三国演义之中张飞的丈八蛇矛实际上也是一种槊。

魏延用的是刀,他一上场便伺机贴近赵二春展开贴身肉搏。赵二春看出了他的企图,手中的槊必须拉开距离才能发挥作用。这下两人有趣了,一个拼命要靠近,一个死活要拦截,再加上魏延小动作一直不断,嘴里一直不停。围观的众人仿佛不是在看比赛,而是在看戏,一个个笑的前迎后仰。

那孟良更是纳闷不已,看这赵二春的身手,马战步战弓箭样样在行,连蒋钦都败在他手下,现在又和魏延打成平手,完全应该归于三国一流的武将中,为何历史上却籍籍无名呢?

那只能是一个解释,这个时代太看重出身,太讲究等级,象黄忠那样立下赫赫战功之人都被关羽称之为老卒,说“自己终不与老卒为伍”,可见象赵二春这样原本是家奴的人要想博得一个功名何其难也。

魏延看到难以靠近赵二春的身边,灵机一动,想到和孟良打斗时所用的招法,一手持铁盾,一手拎着刀,来了个懒驴十八滚,拼着用铁盾硬接下赵二春的几下重击,一下欺近到赵二春的身边,劈头就是一刀。

赵二春没想到魏延来得如此之快,横担起手中长槊,对着刀刃便迎了上去。

魏延的刀是此次比赛跟孟良软磨硬泡借来的,正是孟良亲手锻造的,在市场上价值百金的宝刀,端的是锋利无比。

这赵二春的槊柄原本是千年枣木所制,也属坚木之类,平素用它格挡兵器绰绰有余,没想到,这次魏延的刀非同寻常。

只听得咔嚓一声,那槊柄当即断成两截。

魏延也知道这槊的来历,他明白在赵二春眼里,这不仅是一把兵器,更重要的是他和那退隐将军的情谊所系。今天,一不小心砍断了槊柄,这千年枣木虽说是极为难得,倒也不是无价之物,可赵二春对这兵器极为看重,平素都不让人碰的,这下无法交代了,当即愣在那里。

果不其然,赵二春一看槊柄断为两截,当即脸也红了,眼睛也红了,嘴唇也乌了,手也发抖了,一手拿着半截枣木棍,一手拿着槊头,劈头盖脸的便向魏延砸下来。魏延一看赵二春完全是拼命的架势,掉头就跑。

那槊头正好落下来,正中魏延的后背,他一个踉跄栽倒在地,还没待起身,赵二春早已窜上前来,一把摁住正想爬起的魏延,举起拳头便劈头盖脸的砸下去。

那魏延虽然平时争强好胜,却也不是一味的不明事理,风翔城诸人中,平素也就是最喜欢和赵二春一起喝喝酒,争论武艺的长短,知道今天有错在先,双手抱着脑袋高呼:“我认输我认输,放手放手。”见赵二春依旧怒气未消,忙向评委席呼救:“各位评委,我认输了。我认输还不行吗?”

众人一齐上前拦下赵二春,孟良安慰道:“我知道有种楠竹,比枣木还结实,中间再注入铁棍,胜过原来的百倍。今天也是巧了,万一哪天在战场遇到这事,你的性命堪忧,这样看来,你还得谢谢文长啊。”大家一起附和。

赵二春见大家都在劝解,知道魏延也非故意,这才善罢甘休。魏延这才心有余悸的逃到远远地,向赵二春陪着笑。

这场比赛,却是判赵二春取胜——

求票。收藏、推荐、评论、点击今天起大幅度滑坡。原因未明。请各位阅读后随手点击,以示支持灵山,谢谢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