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情趣是种调剂(1 / 2)

 糜家接到第一批两百件瓷器之后,还没等第二批两百件发货,听说孟良已经雇人开大窑了,又下了一张一千套的订单。糜管家让吕掌柜转告孟良,第二批订单价格上浮两成,但他们生产的瓷器只能是糜家经营,别的商家不得染指,只有糜家销不掉的,吕掌柜处才可以零售。这下苦了吕掌柜,他已经答应了彭城王府订购五十套的要求,再三和糜管家商量,才同意匀给王府五十套。

这天,窑上来了个不速之客。这人二十岁左右,儒生打扮,自称孟建,汝南人,游学到彭城,见到孟良制造的瓷器大感惊奇,一路打听到吕掌柜处,才找到孟良的窑址。

孟良好奇,心想他一个儒生见器物精美,至多是收藏把玩,干嘛走这么多路找到这里。这毕竟是孟良来到这世上第一个打交道的读书人,当下毕恭毕敬的行了个礼:“先生远来辛苦,不知先生所来何意?”

那孟建回礼道:“公威平生读经史不求甚解,尤好墨子器物之学,屡受家父斥责,便私跑出来四方游学。见孟公子所制瓷器精美绝伦,便欲查考一番。听武原吕掌柜介绍,孟公子年仅十余岁,不仅制瓷且作香皂,更是惊叹不已,特前来拜会孟公子,望能荐于尊师门下,以问道解惑。”

孟建,孟公威。这名字让孟良的大脑高度运转起来,这名字应该在三国志上看过。想起来了,诸葛亮传上说: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他们三人,应该是四人,包括博陵崔州平,如果做官的话,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后来,孟公威在魏国出仕,也做到了高官,其余资料不详。

陈寿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说到孟公威钻研墨子的器物之学啊,看来孟公威的墨子之学并没有让他显名于诸侯,应该归于三国名将名臣不得志的那一类。

想到这里,孟良便有心结识于他,盘算着自己和儒生拽文,三句不到便会露怯,万一碰上个书呆子,与自己讨论“天有头乎”之类不着调的事,自己非一头撞死不可。此人迷恋器物之学,可以发挥自己这方面的所长,让他欲罢不能。

“孟先生,小子识字不过千,所学有限。你太讲究礼仪倒让我无所适从。这样说吧,我师傅是修道之人,平素喜欢炼丹,对于制器之类很有心得,我只是学了他一点皮毛。先生定是学术渊博之人,我师傅见了你肯定非常高兴,可惜不巧,他外出云游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不过,孟先生如果对瓷器香皂之类的有兴趣,我倒可以为你讲解一番。”

孟公威见孟良说话直率,又主动提出为自己讲解,便心存了几分好感,忙说:“公威游历已久,始终脱离不了迂腐的习惯,孟兄弟,那你就帮我详细说说。”

孟良带他窑厂内外转了一圈,介绍说:“烧制瓷器就几个关键,首先的有高岭土,别问我为什么叫高岭土,我听师父说的。然后就是如何把温度提高到一千二百度左右,只有这个温度才能将高岭土完全燃烧,再加上长石、石灰石、石英砂这些材料,表面就会出釉。关键在于回风窑的建造和材料的配比,这是不传之秘,只要少数几个师傅才知道一点。”

高岭土因为景德镇边上的高岭村出产这种土而出名,现在世界上统一把瓷土称作为高岭土。孟良不便说出江西景德镇这地名,只得含混的推倒师傅头上。

孟公威点点头:“这个可以理解,不然你的瓷器就不会卖出那么高的价格,这技术也只能掌握在你一人手里。不过,你瓷器上的花纹实在简陋,这个我倒是可以帮你绘制几张。”

孟良见他主动提出来绘制花纹,进一步的启发他:“公威兄如果没事,不妨在这里住上一阵。你可以自己用泥巴捏出喜欢的形状,比如自己的模样,放在瓷窑里烧制出瓷器,还有笔洗、镇字之类的,这个挺有意思。”

孟公威的眼睛即刻亮了,忙说:“那就打扰了,我还要看你制作香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