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各位读卷官的手里,大多都有一两份这样的人情试卷。
再多就不行了,试卷毕竟是糊名的,执事官员没有那么好记性,安排不过来。
当每个读卷官看完手里试卷后,并评完等级,就要开始“转桌”了。
这意思就是按顺序,轮流把其他人桌上的试卷简单查阅一遍,象征都看过了。
这就是殿试中的第二个奥秘,如果某人运气好,在别人桌上看到了不被看好的佳作,或者是自己“眼熟”的试卷,那可以把这份试卷拿回自己桌上,重新打分评级。
昨天每个人都将自己手里的试卷审阅完毕,今天就要先转桌了。
秦德威没有太多想法,所以转桌时也就随便翻看翻看,对付过去了。
转桌完毕后,就要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除了当主持的首辅之外的十三名读卷官,每人提交一份他认为最优秀的试卷给首辅,一共十三份。
这就是预定的前三名试卷,以及十份备卷,都要呈交给皇帝做最后的审定,算是“种子选手”。
殿试读卷程序一直没有明确规定,上面说的这个办法,也是多少年来实践摸索出来的。
既照顾到了每一个读卷官的脸面,让每个人至少选出了二甲前十;又在决定名次的问题上,彰显了内阁的权势。
至于初步名次具体怎么排列,在“种子选手”中,到底选哪些作为拟定的前三名,要看首辅权威有多大。
遇到强势的首辅,直接一言而决就能从“种子选手”里定下前三名试卷,但显然翟首辅并不具备这种实力。
于是众人又看向严嵩,首辅弱势,次辅强势,少不得要撕扯了。
也有人看向秦德威,这位秦中堂霸占着首席读卷的位置,肯定不是来闹着玩的。
如果没有秦德威,严阁老占住首席读卷的位置,早就去撕翟首辅了。
但就是多了一个动机不明的秦德威,导致严阁老不敢轻举妄动。
翟銮在严嵩和秦德威之间来回扫视了几眼,忽然对秦德威问道:“从秦大人你开始,先提交试卷过来。”
想都不用想,秦德威第一个提交的试卷肯定是他妹夫的。只要拿到了各人所提交的试卷,他翟首辅才有与严嵩相争的机会。
但秦德威迟疑着说:“我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殿试读卷,但觉得这样提交试卷很有弊端!
每个人各自交一份优秀试卷,作为三鼎甲和二甲前十的候选,有点太过于片面了。
这样每张优秀试卷只有一个人审过,很受个人主观影响,未见得就会公正,其中弊端太大了。”
翟銮又问道:“那你说怎么选拔试卷?”
秦德威胸有成竹的答道:“不如将提交出的十三份试卷,再由读卷官轮流审阅一遍,然后进行评级,标注于试卷上,可以写一等到五等。
等十三份试卷传阅完毕后,根据每张试卷上的评级情况来确定名次,一等最多的当然就是第一名了。”
听起来,秦德威这个办法很不错,大部分人一时间都没想到槽点。
只有严嵩处于对秦德威的疑心,立刻就开始推演起来。
他前面是秦德威,不用说了;他后面是吏部尚书许瓒,这也不是自己人!
在大明,权力很大的吏部尚书是一个很敏感的位置,也是个很难做的位置。
一般吏部尚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附于首辅的,另一种就是独立的。
但吏部尚书很少有巴结次辅的,因为丢不起那人!身为外朝之首,就算要投靠人,也只有首辅才配接收!
所以许瓒许天官没有投靠他严嵩的理由,至少到目前是这样。
严阁老在心里将许天官划掉了,继续往下看。内阁后面是吏部,而吏部后面当然就是其他五部了。
所以许天官的是户部尚书王以旂,看到这里时,严阁老的心里忽然就“咯噔”了一下。
几岁的孩童都知道,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尚书许瓒后面,接连着的就是户部、礼部、兵部,最关键的是这三个部的尚书都是秦德威的人!
那他严嵩选拔出来的优秀试卷,连续经过几道敌人的手,还能有好?
人都有盲从心里,后面的人看到前面连续“差评”,难免不会受影响!
就算从绝对人数上来说,他严嵩只有工部尚书、左都御史、詹事等几个盟友,也不占优啊。
不等严嵩表态,主持读卷的首辅翟銮却赞同说:“可以,这次就试试看!”
秦德威这个建议表面上是把决策权分散到十四个人头上,但他翟銮本来就没有什么权威,也谈不上失去什么。但同时可以分散严阁老的权威,何乐而不为?
也没再给严嵩说话机会,秦德威就一锤定音说:“既然首辅都同意了,那就这样开始传阅吧!”
然后秦德威率先把自己选出的优秀试卷传给了翟銮,其他人也纷纷跟着行动,统一将试卷按顺序传阅。
却说翟首辅拿到了秦德威传过来的试卷,只觉得有点眼熟,分辨过后就发现,这不是自家长子翟汝俭的字迹吗!
随即翟首辅抬起头,愤怒的看向秦德威,这究竟是意欲何为?
秦德威不好意思与翟首辅对视,顾左右而看它。
不多时,严阁老选出的优秀试卷也传到了翟首辅手里,字迹同样很眼熟,不是次子翟汝孝的又是谁?
两个儿子会试上双双中式,这确实是好事,但翟首辅并不想张扬,殿试有个中下名次就行了。
结果一个殿试的试卷分给了秦德威,另一个分给了严嵩,还都成了优秀试卷,翟首辅不相信这是巧合!
于是翟首辅更出离愤怒了,这两个不干人事的王八蛋!
------题外话------
下面估计就快该大事件了,思路还有点乱,再给点时间,暂时过渡过渡。
7017k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