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将军府(2 / 2)

国仕点头,笑道:“若不如此,倒对不住子龙辛苦建立情报营的努力了。”

徐庶问道:“主公,这凉州我军仅据河套,而韩、马等人亦仅据金城一郡,虽有扩张,但其势力不大。其余大部部分,不知主公如何安排?”

国仕笑道:“元直既说此语,当有妙计。说来听听?”

徐庶笑道:“也非妙计,此中关键在将军之官位、金印,待朝廷使臣持印、状来此,将军便可用都督的身份,分派人手赶赴这些地区,要他们听命于将军,不得与边、韩、马等人妥协,按时输送钱粮、士兵至晋阳,对于韩、马、边等人将军可先安抚之,封其官位,令其少懈,不再四处扫荡,为难金城周边郡县。我军可待张辽将军扫平漠北后,用兵交其剿灭。”

田丰笑道:“此计大妙,将军有了朝廷的身份,行事果真便宜许多。”

国仕笑道:“如此甚好,只是不知朝廷使臣何时来到,派谁来此?”

忽听外面传到:“偏将军赵云求见!”

国仕三人大喜,急声宣进,同时抢上前去,迎接赵云。

赵云虎视鹰步,掀帘而进,国仕忙上前笑道:“子龙,想煞我也。”

赵云亦是满脸笑意,道:“云幸不负主公所托,汝南之事,万事皆谐矣,随时俱可起兵。”

国仕忙握住赵云双手,感动道:“子龙一心为公,仕感激不尽。且先请坐。”说毕,亲自将赵云扶在上手位,又不免虚寒问暖一番,方道:“子龙一路辛苦,不让你休息完好便要论事,未免太不近情理。”

赵云笑道:“主公何来此语,云但能助主公大业得成,便心满意足,小小劳累,不足挂齿。只是不知主公欲问云何事?”

国仕三人分别坐好,国仕笑道:“子龙比朝使先到,只是不知朝合为何人,何时来到?此人为人如何?”

赵云笑道:“朝使乃是黄门侍郎荀攸,颖川人,其人身端形正,王佐之才也。”

国仕见赵云对荀攸如此之高,不由兴趣大增,便道:“荀攸何时来此?”

赵云笑道:“和我只在前后脚而已,我进府衙时,荀攸便已在城门验碟通报呢。”

国仕笑道:“如此甚好,子龙,你在外辛苦,又为我军组建情报营,解我之大急也,真如雪中送炭,功莫大焉。”

赵云笑道:“此皆不足道也,能为主公分忧,云足矣。”

国仕点头,喜道:“子龙有此心,我心甚慰。然功高不赏,非我做派。因你功高,迁游击将军,赏邑三百,合前共食邑四百,另特许你组建幕府,可自行招揽部曲。子龙,汝南之事拜托了。”

赵云见国仕赏赐如此之丰,不由感动,沉声道:“云定不负主公之托,为主公开疆拓土,成主公大业。”

国仕笑道:“子龙,朝廷现有大乱。那何进欲让天下雄兵进驻洛阳以灭阉党,亡汉者必进也。你回去之后,可以打我旗号,稳固基地,招纳贤才,以攻取汝南为目标,得手后便攻占许昌,而后趁乱惭近洛阳,便宜取事。”

赵云道:“领命。”

徐庶笑道:“恭喜子龙,可自开幕府,颖川乃地灵人杰之地,其中贤才英俊甚多,子龙可多至颖川以招纳部曲。”

赵云谢道:“谢元直兄提醒。“

正说间,忽听门外侍从高声传到:”朝廷圣旨下,国仕接旨。”

国仕等人相视一笑,急忙走至院中,摆上香案,跪在地上接旨。

只见一位黄门侍郎,眉直目秀,风流倜傥,走至香案前,展开圣旨,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念并州刺史国仕忠心为公,战功显郝,为我大汉朝殓灭叛乱之匈奴各部,特晋升为廷尉,都督并、凉二州军政。钦此!”那人宣毕,将圣旨合起,道:”国将军,请接旨。“

国仕诸人起身,双手接过,笑道:”不知这位大人尊讳?”

那人笑道:“我荀名攸,区区贱名,不足闻之将军耳中。”

国仕笑道:“这是哪里话?我观大人内藏锦绣,胸怀珠玑,不久将闻名天下矣。”

荀攸闻言,不由轻笑一下,不置可否。

国仕笑道:”请荀大人屋中饮茶!”

荀攸微笑,率先而入,坐于主座,笑道:“我在朝中便听闻廷尉大人之名,仅旬月之间,便灭匈奴十万铁骑,此战功当真巨伟。”

国仕笑道:“此皆赖众将士用命,仕不敢居功。”

荀攸闻听,双眼一眯,隐隐有赞赏之意,笑道:“不知廷尉大人将如何对战鲜卑步度根部?”

国仕笑道:“张辽将军已率六万匈奴铁骑,奔驰漠外,只是因为鲜卑部落聚则成军,散则为民,因此消灭叛乱,需半年方可。”

荀攸不置可否,不以为然。

国仕心头一跳,当下请教道:”小子不敏,望荀大人指教破敌良策。”

荀攸微笑道:“此皆为朝廷计,亦要助你一臂之力。将军可还记得韩信破赵一战。”

国仕点头道:“韩信背水击败赵军,此妇孺皆知。”

荀攸笑道:“那将军可还记得韩信是如何灭燕、齐?”

国仕脑中灵光一闪,转眼一扫,见田丰、徐庶、赵云亦是恍然大悟之貌。

国仕心中震惊,看向荀攸,暗道:“竟有如此智计之人,无论如何,我也要将他留在身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