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汇通天下(下)(1 / 2)

混在明朝 红色四月 3699 字 2019-10-04

 众人初步了解了大明银元,接下来自然是更想知道银行的业务。那简单地说,在现阶段,银行的业务主要就是存、贷款与票据的汇兑。待新的货币制度逐渐稳定之后,再陆续展开结算、代理、保管、担保等业务。

前面已经简要说过银行与钱庄的区别,银行的主要目的不是方便货币流通,而是汇集民间闲散货币投资获利,这是它与钱庄最本质的差别。

在古代,人们把金银等货币存入钱庄,主要目的是方便携带和使用,因此钱庄收取费用是合理的,这笔费用里包含了保管风险和远程运输费用,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更接近于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银行不仅不应向顾客收取任何费用,而且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回报,也就是利息了,这可与钱庄完全不同。

之所以有这种差别,原因还是刚才所说过的目的不一样,银行是要通过汇集民间闲散货币投资获利,这与钱庄相比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其实在以金银等重金属为主流货币的情况下,钱庄的赢利空间是非常丰厚和诱人的。首先是代理保管、运输,有充足的理由收取保管费和异地存取费,虽然在钱庄规模足够大的时候,运输风险几乎为零,但是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长途携带的巨大风险,所以这方面的收费非常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

其次是适度投资,就是在不引发兑付风险的前提下,占用一定比例的客户的资金,这个比例可以随着钱庄信誉的提高而提高,这点让钱庄比任何投资者都有更大的优势抢占商机。所以古代的钱庄通常会有优质的产业作为信誉保障。

再次是钱票地流通可以让钱庄把可占用的客户资金比例进一步提高。钱票流通意味着存钱的客户更少地提取现金(金银),使得钱庄能够更多更安全更长期地使用客户货币,这样一来客户的货币几乎就变成了钱庄的自有资金了。

最后是当钱票的流通达到一定程度,钱庄可以利用钱票相对于金银等重货币更好地便携性,谋求和实现钱票的准货币地位。这时钱庄甚至可以直接使用自己发行的钱票满足更多的资金需求,因此很大程度上。钱庄可调用的资金甚至可以超过它实际拥有的客户资金。

但无论钱票的流通性在怎么好,它终究只是一种借条而非真正的货币,这就是王锐为什么不经营钱庄,而一定要将银行引入到大明的根本原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王锐今日地地位、权力,再加上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经验和见识。若想变得富可敌国并非是难事只不过他的目光要更加长远,想地不仅仅是自己发财,而是要引领大明走上一条强盛之路。相比于个人的财富积累,这令他更有成就感,才不枉了作为一个穿越的逆天者来这个时代走上一遭。

还记得我们前面也曾经讨论过历史上白银地产量对明朝经济地影响。事实上在明朝时期。全球已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地贸易失衡。当时中国向西方世界源源不断出口瓷器、丝绸和香料。换回高额白银“储备”。形成了对西方国家巨大地贸易顺差。

巨额白银地涌入和“一条鞭”法地实行。确立了大明银本位地货币制度。而顾名思义。若想使这一货币制度正常运转。自然需要大量地白银为保障。

可是在此之前。自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币制以来。外圆内方地铜币历经朝代更迭。盘踞本位货币宝座长达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中国金银矿藏地相对贫乏。

自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以来百余年间。中国白银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万两左右。清代前期约20万两左右。较之美洲、日本、欧洲相比只不过是个零头而已。而且我国银矿品位不高。开采往往得不偿失。

明代中国银矿含银量在0.003-12.5之间。一般在以下;而同期秘鲁波托西银矿含银量为50。新西班牙银矿含银量为5-25。

所以说中国向来是一个产银不多地国家。银地供给大部分依赖外国地来源。本国地产量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想要增加社会的总货币量是十分困难地,因此大明若想迅速摆脱国库空虚,朝廷无钱办事的局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能缓缓为之。

而纸币本位的货币制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只要准备金充足。就能够发行足量的货币,然后低息贷款给政府。

政府有了钱,就可以进行投资和公共事业的建设,一来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二来直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通过投资和付工资的方式令货币流入社会,也就是老百姓的手中。

老百姓有了钱,就会消费、交税。扩大社会经济总量。使货币重新回到政府手里,形成了一个增殖地良性循环。社会经济总量扩大后。银行就能够再增发货币,重复上面所说地增殖循环过程。如此反复,经济自然快速发展起来,国库充盈、人民富足,国家又岂能不走上一条强盛之露?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其间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说这就要看王锐的执行力怎么样了,也要看他和皇帝究竟有多大地决心。但不管怎么说,这条路子却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