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初战大胜(2 / 2)

而九黎大军真正的杀手锏则是一套以《九黎玄功》为基础的战阵之法。这战阵之法能够将所有修行《九黎玄功》的战士连成一个整体,彼此气息互通,发挥出恐怖无比的战力。</p>

更恐怖的则是这战阵能够通过杀戮不断变强,不仅能够将敌人的生命精气转化为修炼资源,更能将战死之人的所有一切融入幸存者体内,以此淬炼幸存者的血脉、肉身,增强其武道修为。</p>

这战阵玄妙无比,除非能够以绝对的实力一举覆灭大阵,否则便会被越来越强大的战阵给辗压,为这支大军的蜕变贡献一份力量。有这样的战阵存在,千万大军又有何惧!</p>

面对诸侯联军这些乌合之众,诸葛亮也懒得废话,羽扇轻挥,百万大军如滚滚洪流朝着诸侯联军席卷而去,恐怖的杀声震天动地,一丝丝红色的血雾自这些大军体内弥漫而出,最终勾连成一片血云。</p>

百万大军的气势、气机隐隐相连,共同组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大势。在这股气势的冲击下,即便是神魔境强者也要暂避锋芒,更不用说诸侯联军这样的乌合之众,千万大军不是被吓死,就是四散而逃。</p>

大战还没开始,便已经结束。紧接着,这百万大军迅速分为一百支万人军团,在一位天人将领的统帅下,分别朝着诸侯联军的残军衔尾追杀而去。</p>

那些诸侯军队早就被吓破胆,一个个丢盔卸甲,朝着四面八方逃逸而去。可他们修为低下,逃跑的速度又岂能与九黎大军相比,一路上死伤惨重,血流成河,染红了数百里山河。</p>

还有部分诸侯发现身后追杀的军队不多,以为可以凭借自身天人境的修为和身边的精锐进行反杀,结果只是一个照面便被斩杀。这般恐怖的场景,骇的数十位诸侯直接扔下军队,独自逃走。</p>

追杀持续了整整一天时间,诸侯联军战死者数以百万计,被俘者三百多万,仅有不到百万人侥幸逃脱。而九黎大军的伤亡不过千人,大多还是被天人战斗余波所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p>

杀死那些诸侯联军之后,大量的血雾不断融入大军周边的血云中,经过血云淬炼之后,源源不断的灌注在九黎百万大军体内,一股股气势冲天而已,大约有数十万战士因此突破到神通境。</p>

这一战,直接打破了南方两百镇诸侯积攒的底蕴,自此之后,南方诸侯无不闻九黎之名而色变。</p>

只有敖臻所在的稷城,悄无声息的吸纳了那些散落在荒野的溃军,极大程度上增强了稷城的实力底蕴。在这一战中,稷城齐州侯府可谓是受益匪浅。</p>

等到大战的结果传出去后,顿时在整个大商疆域刮起一股巨大的风波。据说帝乙震怒不已,欲要御驾亲征,最后被太师闻仲劝服,而东、西、北方六百镇同意震惊的目瞪口呆。</p>

在他们看来,九黎城不过是蛮夷而已,九黎城生活的那些人只不过是罪民,随手便能拍死。那曾想,当初被轩辕黄帝驱逐的九黎一族,天生的罪民,竟然如此厉害!</p>

而漫天的劫煞之气自然而然的汇聚在一起,时空长河之上积累的无量因果之力更是直接爆发,滚滚的劫煞之气直接笼罩着时空长河下流,三界天机顿时变得无比紊乱,天机数术基本失效。</p>

“咦,这是大劫之气?”时空长河之上,紫霄宫中,鸿钧睁开眼眸,三千大道在眼中不断流传,散发着恐怖的道韵,诧异的开口说道。</p>

根据鸿钧的推算,封神大劫应当还有数百年时间才能到来,可如今劫煞之气弥漫时空长河,分明是大劫即将爆发的征兆。他不由怀疑是否还有什么不在他的谋算之中?</p>

鸿钧心念一动,紫霄宫顿时大放光芒,原本朝着时空长河下流弥漫的劫煞之气瞬间被压制住,没有泛起丝毫波澜。不过,可量劫乃是天地自我调节、完善的手段,就算是鸿钧也无法消弭量劫。</p>

当然,不能消弭量劫,不代表不能压制量劫爆发的时间。就比如鸿钧,就凭借强大的修为,压制了量劫的爆发,拖延了封神量劫爆发的时间。可对量劫压制的越狠,最终量劫爆发出来力量也越发强大。</p>

道祖鸿钧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为了他掌控天道的计划能够顺利完成,他毫不犹豫的压制了量劫的爆发。至于之后量劫爆发是否会造成更加惨烈的后果,鸿钧并不在意,始终不过是蝼蚁而已。</p>

就在此时,天庭瑶池正在召开第一届蟠桃大会,昊天和瑶池希望借助蟠桃大会拉拢三教弟子。但圣人弟子何等高傲,丝毫没有给昊天这位天帝的面子,反而言语颇为不敬,让昊天有些下不来台。</p>

昊天一怒之下,跑到紫霄宫寻找鸿钧主持公道。于是,鸿钧顺手推舟的拿出封神榜,打神鞭,并用意念通知六圣前来商议封神之事,要以三教弟子填充神位,维持天庭运转。</p>

元始天尊实行的是精英教育,阐教拿的出手的门人弟子仅仅十四五位。为了阐教传承,元始天尊自然不愿意让麾下弟子上榜,在他看来,截教门人大多数湿生卵化之辈,良莠不齐,不如上榜享神道富贵?</p>

可通天教主一听,那是相当不爽,截教门人虽然数以万计,但在通天看来却没有一个多余的。而且圣人最看重的便是面皮,如何肯让弟子入封神榜,供天庭驱策,这不是打脸嘛!</p>

太上老君乃是三清之首,实力浩瀚无边,深不可测,智慧念头更加是难以预计,听着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争论,便明白此次共签封神榜不会得到结果,当即闭目养神起来。</p>

女娲娘娘没有立教,麾下没有弟子门人,于是便静静的坐在一旁吃瓜。而接引和准提认为封神乃是东方之事,与西方无关,盘坐在蒲团之上一言不发,心中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p>

接引两人一直想要到东方传教,收取东方英才振兴西方教。然而,面对三清的强势,只得暂时压制心中的想法。此时,看着三清发生争执,心中有无数算计一闪而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