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重温学生生活(下)(2 / 2)

你看,多人性化的规定,首先能补考,有效地缓解了考生的压力;其次是论资历排,按年资升职,跟评职称一样。王勃在心里高呼:天呐,这王太祖简直就是个神人,银行、科举和评职称,这么经典的东西都让他鼓捣出来了!

但是细看以上规定,可以发现其实主要是对公卿子弟的一种特殊待遇,因为先决条件是要有推荐人。监学中的贫寒学生学业满后很多都是返回乡里从事教学工作,当然他们还是有机会踏上仕途的,比如可以在地方被征辟聘请为吏为官,亦可通过举孝廉等察举方式入京为官。

当然你要是对自己十分自信可以参加科考,考中就可当官。但是科考的难度可不一般,每届科考取士至多也就二三十名,少则十几人,而不像后世大宋每次录取动辄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所以你要考上了那绝对是人中龙凤。

所以很多公卿子弟选择了来国子监镀金。虽说要入仕途也是要经过考试,可是比起科考来,机会大得多,而且这些人都自幼生在钟鸣鼎食之家,真要他们去吃十年寒窗苦,没有几人能坚持下来。

作为一个培养国家公务员的专门院校,国子监还有意识增加生徒的社会实践环节,比如在皇帝举行乡社典礼时,礼生都以生徒充伍。而且生徒学习采取单科结业方式,每家经典学完后,要由博士主持答辩,严格按各经家法要求,非常讲求师承,在乎“名正则言顺”。

结业答辩内容为五十道论辩题,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是有不依圣人之言或是胆敢质疑圣人者,那对不起,你复读吧。这对个别学生来说是有些束缚思想,但就整个学业教育而言,又是提倡不同学派之间争论和提高不同学派学术地位的保证,相较之前也算是教育体制的进步了。***********************************************************

知道了国子监其实就是公卿子弟混出身,平民子弟搏出身的地方,王勃感到很庆幸也很放松。前世读了十七年书的他才不想再来一遍呢。但是很快,王勃变得不开心了。他走进学斋的时候发现了两个人,两个他都十分不愿意见到的人。

王助和许浑,这两个家伙的关系明显很好,连座位都紧挨着,在王勃进来前一刻还在咬耳朵。王勃对王助的身形太熟悉了,一眼就认出了他。王助似乎也有所感应,回头看着王勃。目光在空中相遇,没有激烈的交锋,但是众人似乎感觉有点压抑。

怪不得许浑在诗会上向我发难,原来这厮是王助的死党!哼哼,既然大家以后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矛盾肯定是避免不了的,逃避不是办法,那么拼的就是狠准稳!王勃眼神中闪烁着杀气想着。

却不知那厢王助更是气闷,比吃了苍蝇还恶心。王峙虽是虚职,但是有爵位在身。而且他那关内侯是他老子当年在大江之上和北周大将董卓搏命拼杀出来,世袭罔替的。王助眼中那个废物哥哥,不学无术,只会吃喝玩乐,惹是生非,但是作为嫡长子能承袭这个爵位,而他空有一身好本领,却只能和其他公卿子弟一样来国子监混前程。

这使得他常常生出怨愤,觉得那位子给了王勃简直是明珠暗投:论文论武,王勃哪一点比得上自己?自己可是十三岁上就能用四十斤的大刀练习祖传的刀法,连父亲也远远不及,人人都夸颇有乃祖风范。可凭什么好处全让他王勃占了?

国子监是公卿子弟镀金的好去处,其实王勃没必要来,完全是南平侯看他之前太孟浪,把他扔来读书,总比他在外面瞎混好。王勃穿越而来,却不知这前因后果,只道读书是必须的,十六岁才进学已经是在外面玩了很多年了。王助可不这么想,他知道王勃有爵位可以继承,本来可以继续瞎混的,就像以前十几年那样,而王勃来这里美其名曰读书,其实是为了恶心自己。<div>